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报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可读性。没有读者的报纸是办不下去的。特别是新闻媒体在经济上逐渐与政府脱钩走向市场的时候,我们的报纸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可读性,适应市场新闻“消费”的需要,不断吸引更多的读者。首先,党报的全体编采人员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读者阅读报纸等读物后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的总和,是读者对所阅读物的意见、要求和评价。贴近读者,是注重读者意识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就是为了获得读者对报纸的关心和支持,把报纸办成一个读者喜爱欢迎的读物,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怎样贴近读者呢?第…  相似文献   

2.
冯维军 《理论观察》2012,(1):106-107
中国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内容的重复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由于信息源的趋同,各家媒体所获得的信息都大同小异,如何让报纸更具有“可读性”,吸引更多的受众,确保报纸的发行量,是每个报纸编辑的终极追求.因此,新时期的报纸编辑除了要有过硬的编稿基本功外,还要有认识市场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质量的根本标志和第一要素.可读性是赢得读者的必要条件;导向性是新闻的灵魂和旗帜.但导向性需要可读性做保证.通过可读性的引导、感染来实现。二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我们在实践中要努力实现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豁峰 《理论观察》2003,(4):104-105
新闻作品的人情味是要求在写法上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感情。报道新闻时要善于捕捉人情味因素,使新闻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5.
周超 《中国经贸》2011,(14):158-158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政的喉舌,面向企业内部的职工家属,承载企业内部上情下达的重要功能,因此应在发挥指导性、突出可读性、提高前瞻性、挖掘趣味性、增强互动性等方面下功夫,凸现企业报自身特性,以其特有的魅力走进矿山的每个角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靳丹珠  张扬 《理论观察》2005,(1):116-117
时下,新闻稿件在增大信息量和“短些,再短些”的总体办报要求下,许多稿件。尤其是通讯和特写,在某些编辑的手中被压成了“豆腐干”,掐头去尾不说.甚至连文中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也被当作赘言删去。在“能说明问题就行”的观点下,文章被剥了个“赤条条”登台。读来令人生厌,索然无味。笔者认为,稿件“刹长风”势在必行,但决不能以字数的量化为准。而见长就刹,甚至将一篇通讯刹成公文式的说明。在人们的欣赏品位不断提高的当今,仍然要提倡文章细节的精巧运用,以增加文章的现场感和可读性,使文章生辉,令读者振奋。  相似文献   

7.
强化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达到宣传目的的有效手段,这里所谓的可读性和原则性是统一的,不是庸俗性的可读性,而是高品住的可读性。加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需要正确处理好一些关系,正确把握好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梁宗具 《魅力中国》2011,(17):13-13
从传统党报报道来看,党报受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内容肤浅,政治性太强,曾经一直厮杀的新闻战场,已经是一片狭窄而竞争惨烈的“红海”,如何走出这片狭窄的“红海”,寻觅到波澜壮阔的“蓝海”,成为时政报道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思维,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很好地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党报提高权威性、服务性、可读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庄淑华  魏敏 《理论观察》2002,(3):116-117
党报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不仅是内涵深广的理论问题 ,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党报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报纸在具有可读性的同时要增强指导性 ,指导性要寓可读性之中。从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出发 ,把二者结合起来 ,既能使报道能够吸引群众 ,又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最早的大学校报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校报逐渐成长为校园里较成熟和完善的媒体,以其独有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 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妯、价值观,甚至全面发展.然而,由于现代媒体技术的崛起,自身发展的 制约等因素,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有所减弱.笔者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校报可读性的因素,通过提升编辑记者的素质,报纸本身的改革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校报的可读性,继续发挥好高校校报"服务"和"育人"功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该书和读一起回顾已离我们而去的珍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对于我们的心灵而言是一种必须,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化、思想、人物等多个方面,非常具有可读性,能让人得到启迪,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12.
张志军 《发展》2010,(6):151-151
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学生既喜欢又讨厌的科目。究其原因是:本课是兼任课程,教法传统。历史课有"三多":人名多、地点多、时间多。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学生喜欢;林林总总,记忆费劲,学生又讨厌。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13.
报纸宣传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引导水平。提高地方党报理论宣传的引导水平是整个报业“与时俱进”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报道的可读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就要做好对可读性主体的界定;对可读性检验标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党的机关报要闻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可读性差,阅读率低。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要闻版的指导性,而忽略了其信息性和可读性,致使要闻版缺乏魅力,难获读者好评。笔者结合在新闻一线的工作实践,对增强要闻版的可读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1、西部大开发杂志经过半年多的改版,杂志内容的可读性越来越强,版面的设计越来越大气、漂亮、讲究,让读者眼前一亮。特别是新出版的第二期,一到手就让人爱不释手,读过之后,给人以大气、热烈、喜庆的感受。本期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好,让人爱看,从版式的设计到色彩的搭配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郑锐  闫冬 《黑河学刊》2002,(4):65-66
科技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普及科学知识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但是,目前很多科技新闻报道却很不尽人意,写法上千篇一律,“内行不想看,外行看不懂”,降低了可读性,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前不久,记者在某市外县区和某社区就读者对科技报道的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读者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文章可读性差。也难怪,呆板、沉闷、生僻、无趣、接近性差的科技报道,有谁会喜欢读呢?有些科技报道,包括科技成果报道,所以不能写得兴趣盎然、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是心中没有读者,不了解读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第9期刊发的我的《交通、交通,一通百通》一文,编辑删去了我原稿中冗长的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一般性的过程叙述,保留了突破瓶颈的重点部分,突出了交通带来的效益,全文内容显得更加集中而不拖沓。再就是修改了原稿呆板的导语,将背景和交通现状调整到文首,增加了稿件的吸引力。由于我平时工作报告写得多,稿件没有完全摆脱工作总结的影子。我发现,《中国老区建设》的稿件内容有深度,语言也比较活泼,很少有官话套话,可读性强,今后我将朝这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魅力中国》2013,(28):223-223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就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技术专业性强而硬的工程建设新闻报道做活、做软,文章结合作者实践,从数字角度、从百姓关注的角度、从工程建设对市民生活影响的角度三方面切入来阐述采写技巧,让与百姓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报道增强可读性、提高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基本上都维持着传统的办刊模式,期刊似乎只是一个刊登相关学科学术论文的载体或者说平台,刊物的策划功能较弱,编辑人员的创意设计也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可读性,也限制了其影响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办刊规律,还是从当前新媒体、浅阅读的时代特征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