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活跃的市场主体,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又现实可行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艳丽 《时代金融》2012,(32):87-89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际上主要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获得了迅猛发展,机构投资者不但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而且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其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更大规模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研究如何使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积极监督作用是一个具有实际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我国基金重仓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公司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响 《上海金融》2002,(3):31-33
在传统上英美国家的机构投资者都是被动投资、用脚投票、并不参与公司治理。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公司治理活动也开始对机构投资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全球性公司治理运动的展开,已经导致传统上所谓英美的外部模式和德日的内部模式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明显趋同态势。虽然各国有不同的公司法律和文化,但机构投资者们把股东价值看得最为重要这一点上量致的,本文试图从机构投资者的目标与激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与方式以及对中国与英国机构投资者的比较来分析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险资投资限制的放开,保险机构已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出发,本文考察了险资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及相应市场后果。研究主要发现:第一,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保险机构偏好稳定、长期的投资策略,更具战略投资者特征;第二,险资持股公司的并购支出更少,并购绩效更好,投资支出更少,投资效率更高;第三,险资持股公司的市场风险更低,市场业绩更好。本文发现表明,保险机构有效提高了公司投资决策效率,进而降低了企业风险、得到了市场认可,在中国市场中扮演着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基于大样本证据与现实案例,文章有利于加深对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认识,也为监管政策制定、公司治理优化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是利用恰当的契约来安排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应关系 ,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 ,使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导向 ,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完成了从被动型投资到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的转变。研究这一问题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司治理水平 ,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作为关注要点,深入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治理效果问题.本文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无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并且盈余管理程度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文还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有效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高于无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而且信息披露质量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而提高.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信息披露对于盈余管理的监控作用更为显著,并且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发现意味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机构投资者参与减少了企业的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对公司价值的损害。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这种治理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可以带来企业内部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促进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是减轻企业非效率投资对公司价值造成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促进市场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以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证券市场有望在将来进入不可逆转的机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构投资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参与公司治理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监督成本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并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和价值的双向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是良性循环,即机构投资者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价值表现,同时被改善治理水平和价值的上市公司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创业板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进行了肯定,也为我国监管机构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代昀昊 《金融研究》2018,459(9):143-159
本文考察机构投资者与所有权性质如何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我们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参与显著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成本,且长期投资者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第二,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第三,机构投资者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与信息解读两个方面,并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监督公司的治理行为以及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本文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注重管理机构投资者参股交易行为中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公司治理,是围绕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一基本特征的观点展开.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当代公司代理问题的重点已经从第一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转向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大股东“掏空”行为又是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特定的制度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使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掏空”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而大股东的这种“掏空”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掠夺和利益的损害,极大的打击了中小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地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阻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公司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介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机制,从理论角度得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动机受到其对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判断和监管成本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作用就越明显,企业业绩越好。而对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发现,基金类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其他类机构投资者作用不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制衡度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市场结构,让机构投资者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同时,应在根本上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使机构投资者从"价值的发现者"转变为"价值的创造者",成为企业业绩提升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上市公司债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减少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越少;(2)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信息环境,缓解了债券发行人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从而减少了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3)当机构投资者非独立、持股稳定性较强、机构数量较少以及债券发行人为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对债券限制性条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发现了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积极稳定作用,为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上市公司债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减少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越少;(2)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信息环境,缓解了债券发行人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从而减少了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3)当机构投资者非独立、持股稳定性较强、机构数量较少以及债券发行人为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对债券限制性条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发现了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积极稳定作用,为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存在影响,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存在内生性。本文选取中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正相关,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公司治理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机构投资者偏好政府控制企业和绩效好的企业。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政策视为上市公司传递的一种"信号"而非解决传统代理冲突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少分红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治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将管理权力理论纳入现金分红治理研究框架,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对高管权力集中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探究机构投资者在其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集中公司现金分红的可能性小、支付的现金红利较少;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促进高管权力集中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抑制高管权力集中产生的代理问题。该研究拓展了我国资本市场现金分红治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股利理论的研究文献。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发挥外部治理作用、逐步完善高管权力制衡机制以及将现金分红水平纳入高管绩效评价体系或写进高管薪酬契约将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不分红或少分红难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证券市场中一类特殊的投资群体,机构投资者自身的许多特点决定了它们对证券市场有着中小投资者所不具备的一些影响力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稳定市场的作用,对个人投资风险的影响,对会计信息供求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这些影响和作用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机构投资者积极作用的发挥和消极作用的抑制都要依赖于市场的制度环境以及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市场操纵扭曲股票价格,降低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害国民经济。操纵行为的产生源于实施成本与获取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市场操纵的防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增加操纵成本。基于深圳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针对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能够降低股票被操纵的次数;第二,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在个股流动性低、信息环境差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薄弱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差及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