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社会,电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影人的营销管理逐渐形成,通过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国产电影屡创佳绩。中国商业电影只有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取长补短才能在与国外电影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位。本文针对中国当下商业电影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电影营销市场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2.
婷婷 《中国广告》2007,(8):62-67
前言2007年6月16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电影节比往届更显国际化品质,不仅参展影片数量、踏上红地毯的中外电影明星和电影人的数量之多均创历届之最,在随后几日陆续举行的"金爵"电影高峰论坛更将视野延伸至中国电影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各核心领域,为中国电影人和来自电影产业发达地区的国外电影人搭建了一个高效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百万英镑》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万英镑》是一部老掉牙的电影,1953年拍摄,1958年就译制到了中国。电影讲的也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说到底,这张钞票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因为亚当斯必须在30天后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  相似文献   

4.
吴迪  金永生 《商场现代化》2005,(10):108-108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现实,大量外资、外片涌入中国市场已成为定局,此时的中国电影人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萎缩,求新、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简略介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品牌状况、品牌管理,从营销理念和品牌价值理论的角度对当前现状做出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国观众大饱眼福,《建国大业》、《孔子》、《2010》、《阿凡达》等数部大片接连上映。《阿凡达》刺激了中国的3D电影和相关产业,上映24天,全球总票房席卷13亿美元,中国电影望洋兴叹,感慨之余,中国电影人开始反思和寻找电影产业新起点。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发展民族电影,创立中国自己的电影品牌,成为共识。1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再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电影产业进行规划,国家对电影产业提高了监管和推动力度。意见中指出,国家将扶植”骨干企业品牌战略和重点工程”,试图建立中国电影产业品牌,夯实中国电影产业的基础,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将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新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又一个属于中国电影的辉煌时刻将被载入史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第11届)颁奖典礼在北展剧场拉开帷幕,中国电影人和观众一起为华表奖走过的十年辉煌欢呼,为中国电影经历的百年璀璨喝彩。作为颁奖典礼的承办方,CCTV-6一如既往地在第一时间为广大观众全景呈现这一电影盛典——8月28日21:45延时直播第11届华表奖红地毯仪式,8月29日19:45全程播出第11届华表奖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导演应该是营销家,真正的营销家应该是导演]奥斯卡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梦想,因为她意味着更大、更高、更权威的名利,因为所有的电影都追求投资回报。《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的成功,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电影导演大师张艺谋、冯小刚,更让我们认识了王中军、韩三平等优秀电影出品人,尤其是电影营销新贵张伟平,一个曾经的药剂师。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真实身份不是电影人,而是营销人;不是电影导演,而是营销导演社会上最稀缺的一类人。这也正是本书的编著者将“营销界的奥斯卡”作为书名的缘由。海尔、蒙牛、统一、娃哈哈…  相似文献   

8.
张煜 《中国报业》2024,(4):138-139
新主流电影是以主流思想、主流价值观念为核心,能够产生一定的市场经济效益的电影艺术形式。新主流电影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厚植本土化创作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展现了我国强大的文化自信,在变化中寻求拓展与延伸,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销售与管理》2010,(2):26-26
“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 ——中国陆川,在看过影片《阿凡达》后的第一时间写下了上述评论。我们的电影还沉浸在鸡鸣狗盗的小开心中,《阿凡达》却能通过故事和细节触动观者心弦,让你自己去发现心灵的善良和美丽。  相似文献   

10.
蒋军 《品牌》2010,(Z2):71-72
青年导演陆川看了《阿凡达》之后感叹:这部电影足以让中国电影人汗颜!其实,《阿凡达》的成功,不仅在电影本身,也在于对中国企业界及营销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电影市场也随之繁荣和发展,各大电影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如何在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抢得一席之地,就成了值得各个电影人深思的问题。一个完美的营销方案绝不是单一的营销,而根据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决定的一个整合型营销策略。据了解,2003年中国电影的总产值也不过9.8亿人民币,但是铺天盖地的大片、贺岁、宣发、植入,从过去1 3亿中国人只看三个人的作品,到电影院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再到民营公司上市,电影票房纪录一再刷新,中国电影以昂然之姿,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弓 《市场周刊》2011,(9):104-109
类型片是世界上最为成熟的电影产业生态园——好莱坞的创造.从上世纪初开始,美国的电影人就是直面观众、与民同乐的,他们创作的基本依据就来自于观者的反应.因此他们对一部电影的票房前景有着像狗一样灵敏的直觉和嗅觉。  相似文献   

13.
陈相雨 《现代商业》2008,(5):256-257
电影隐性广告,在中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已经显示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广告风格与特点.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与广告市场,决定着中国电影隐性广告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电影隐性广告在操作上尚显稚嫩,优良广告传播效果一时也难以实现,但作为中国电影与广告的一种双赢尝试,影响其效果实现的诸多瓶颈,必将被日益成熟的电影人与广告策划人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合拍片,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生产方式,在当代发展的已经非常迅猛。尤其是近些年来,香港地区和内地在合拍片上的合作,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目前的香港内地合拍片面临着审查制度等的严峻考验;在未来的出路上,也需要中国的电影人不断的思考、探索,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市场品牌价值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现实,大量外资、外片涌入中国市场已成为定局,此时的中国电影人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萎缩,求新、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简略介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品牌状况、品牌管理,从营销理念和品牌价值理论的角度对当前现状做出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6.
赵钒妤 《商》2014,(47):123-123
19世纪以来,随着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开始,纪录电影贯穿整个电影年代的发展。纪实美学作为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由巴赞、克拉考尔等人研究发现而来,纪实美学的产生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本文从纪录片的纪实性着手,重点展现电影人安德烈·巴赞对于纪实美学的观点,深入分析国内外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把控,在此基础上分析纪实美特性,来展现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文化,为中国纪录片真实性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现实,大量外资、外片涌入中国市场已成为定局,此时的中国电影人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萎缩,求新、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简略介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品牌状况、品牌管理,从营销理念和品牌价值理论的角度对当前现状做出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李昱瑶 《商》2014,(40):188-188
就我国而言,电影产量一直在逐步上升,电影和电视于现如今已成为了大部分人群的生活娱乐必需品。而在现如今消费经济下的电影艺术,却遭到了曲解与变形,当电影不被当成艺术,而是被作为一种赚钱途径与手段,电影人与观众就不得不直视面对一些棘手问题,如中国武侠片的淡没,以及微电影带给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等,但是观众对于中国电影仍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找到并且坚持属于自己的艺术灵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电影产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要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大数据的价值被电影人发现。2013年《小时代》系列经历了互联网数据为指导的精准营销流程,成为一边受到争议一边收获高票房的典范。大数据与电影的碰撞,带给电影产业更多新的可能。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带给中国电影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求中国电影产业更加理性地认识大数据。  相似文献   

20.
《市场周刊》2010,(8):122-122
冯小刚或许不是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但他至少是一个有良心的电影人。对于习惯了拍贺岁片的冯导.拍像《唐山大地震》这样有“分量”的电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考虑影片的艺术价值.又得对13亿的投资负责.面对此等抉择时失手的导演不计其数,陈凯歌的《无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