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一飞 《中国金融》2020,(24):12-13
<正>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成绩斐然"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实施效能明显增强、国际联动成果丰硕,为开展"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优化供给结构。"十三五"时期,我国共发布金融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22项,公开现行有效团体标准37项、企业标准4069项,适应新时代金融发展需要的新型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国家标准夯实基础,金融工具分类、保险术语等国家标准有效服务金融管理需要。行业标准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基础标准和银行卡、征信、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等专业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制订和发布了多项标准成果。目前,金标委已发布41项金融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有的实施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标准(JR/T 0244—2022)。作为国内首个碳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制定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该标准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碳金融产品》(JR/T02 44-20 22)等四项金融行业标准。《碳金融产品》标准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有利于引导机构开发、实施碳金融产品,有序发展各种碳金融产品,有利于促进各界加深对碳金融的认识,帮助机构识别、运用和管理碳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峰 《北方金融》2022,(6):27-3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伴随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已基本形成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构成的多层次产品体系。绿色信托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被视为信托行业布局趋势与重要方向,已成为服务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当前绿色信托的实践逐步深入、方兴未艾,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行业标准体系不尽完善、产品资金成本与期限错配问题、投资成效有待评估等诸多障碍,亟待破题。未来,在碳中和目标下,信托机构应制定绿色信托战略,开展人才储备,进一步丰富绿色信托产品体系,在资产端支撑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资金端加强绿色产业的投资意识。借助绿色信托这一纽带,挖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王峰 《金融博览》2021,(23):52-53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2019年12月,欧洲银行管理局发布了《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成为金融支持欧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之一.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欧洲通过建立绿色认定标准、构建多维度绿色产品体系、发展生态补偿交易机制、制定信息披露标准,绿色金融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绿色标准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内容,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制度保障。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建设进展,以及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现状,针对当前绿色产品标准不统一、绿色消费带动不足、绿色金融衔接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借助科技赋能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体系建设和延长绿色发展“制度链”,通过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促进更高水平的绿色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闫贵壮  何畅 《中国金融》2022,(11):29-30
<正>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方向。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速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在支持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30·60”目标的提出对金融机构践行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2021年7月《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的发布以及对蓝色碳汇固碳作用的关注度日益升温,蓝色碳汇收益权融资也逐步兴起。但受核算体系不够精准、定价机制不完善以及远期收益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蓝色碳汇收益权融资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加快蓝色碳汇核算与评估体系建设、加大蓝色碳汇项目开发力度、推动蓝色碳汇参与市场交易等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蓝色碳汇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职责所在,也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久以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其中就包括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2023年初,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再次提到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 (一)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五大支柱 2016年以来,中国"自上而下"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机制构建、市场体系、国际合作等五大支柱.2016年8月,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等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建立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2017年12月,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出台《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从机构资质、业务承接、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2018年,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出版《绿色金融术语手册(2018年版)》,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界定.2019年第一季度起,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逐步完善约束机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广泛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国家.2021年初,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发《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规范和强化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借助G20等平台,日益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和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各项政策推动下,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绿色债券余额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2.
徐睿 《上海保险》2022,(11):45-47
<正>一、中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工作指导意见》发布,要求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及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丹 《中国金融家》2022,(10):109-110
<正>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制度方针政策,引领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标准、金融工具、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果丰硕,在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策要揽     
五部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 日 , 央 行 、 银 监 会 、 证 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等领域;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分类监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实施;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派出力度,争取主导一两项国际标准研制.《规划》提出了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工程和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五项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5.
林业碳汇陆续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林业碳汇测算标准和方法学不断健全,通过国际性、区域性和独立性碳抵消机制参与林业项目开发交易。同时,发挥金融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作用,不断强化制度支撑、提供绿色金融标准指引、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但林业碳汇发展在市场需求、产品体系、融资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加强林业碳汇顶层设计和方法学研究、推进交易市场建设、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孙妍 《时代金融》2023,(1):15-16+39
<正>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国是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金融加速发展,在推进绿色经济转型的同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载体。我国应充分发挥拥有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优势,通过细化绿色金融标准建设,优化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深化金融科技尤其是数字人民币运用,强化绿色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等措施促进绿色金融纵深发展,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本面,推动人民币成为绿色金融产品的计价结算货币,增加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构建畅通的环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在央行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和“十四五”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融资试点,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双碳”目标约束将使未来几十年里广西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绿色金融则是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广西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分析认为产业政策导向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制约广西绿色金融深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借鉴先进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典型案例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机制、加强绿色融资配套建设、提升机构创新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24年2月,十部委联合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是我国绿色金融各领域基础标准的一项重要更新。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转型金融相关政策与标准进展,以国家标准为导向,支持我国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在实践层面加快转型金融战略与业务部署,并提升转型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