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旨在助推育人工作常态化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内容维度和目标维度。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坚守立德树人阵地,进而巩固育人格局。此外,从完善指导机制,形成多元共治育人格局;创新课程机制,优化高校立德树人载体;革新实施机制,助推关键环节协同发力三方面入手,助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层次融合,在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时,提升高等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2.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文章以《基础会计》为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把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模式。文章从《基础会计》课程特点、行业标准、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探讨了思政元素的加入及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与举措.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当前医药院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制度与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低、课程思政教师认知不到位、课程思政教师育人能力不高等问题.本文从医药院校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制度与保障机制、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素养、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也对高校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格局的要求。各大院校面对新的挑战,纷纷开始实践上的尝试,并在制度、教学理念、方法上作出调整,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同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各项育人工作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分析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现状,针对二者融合的问题提出创新的对策,为更好地落实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高素质“一懂两爱”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定位,加强涉农学科课程思政质量保障,提升师德师风塑造能力,是加强农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敬哲 《活力》2022,(4):130-132
作为高校的主体,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为国家提供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任,应当把课程思政与职业学科相结合。在高职院校工作中,课程思政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课程思政,使其与职业课程的衔接日益薄弱。这种偏重专业、低德育水平的做法,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政治素...  相似文献   

8.
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升分析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文章分别从哲学思维、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五个方面介绍了分析化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探讨了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的开展,并就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课程育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为什么提出课程育人、课程育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落脚于如何有效推进课程育人,在习近平关于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课程育人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物流专业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面临着思政能力和思政力量不足以及学生思政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而虚拟教研室正好可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组织力量支撑。因此,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可能成为未来课程思政改革的一大趋势。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物流专业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改革相结合的必然性,阐明了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逻辑,并指出了虚拟教研室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药学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第一门关于化学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将打下重要基础,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联系紧密。该课程知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将无机化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使该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把红色基因、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研究如何在课程层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文章将课程的育人环节分为领悟课程、实践课程、完善课程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育人尝试,并且分四个角度说明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本文探讨了高职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沟通和交流、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建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整合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的实践,可以实现高职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互补和协同,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思政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必要性,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探索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提升专任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完善课程思政评估机制,以探索“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创新性转变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建筑材料》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设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三元互动”的育人主体,创新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的融合途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制定教学方法,拓宽学习路径,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的要求和建议,中职学校积极践行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对于当前学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二者融合度不高、育人体系不完善、工作规范性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的方法,创新育人工作的方式,发挥党建在课程思政中的优势,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婞 《活力》2022,(20):40-42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首要环节,即整理思政元素;二是最后体现成效的环节,即建立考评体系。高校教师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完成多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8.
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体会,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是会计相关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抓手。本文在确定《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将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恰当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对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刘欣怡 《活力》2021,(24):52-54
本文简要介绍了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教育,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围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政教育实践、借助互联网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等方面,就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