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十年来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的研究 ,指出其森林资源培育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完善森林资源培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1976—200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森工林区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并在归纳总结大量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有林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受灾森林面积、营林投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影响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继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建省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建省及其9地市1993-2017年的数据,实证考察气候变化对福建省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结论包括:第一,2008年以来,福建省种植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福建省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第二,气候变化对福建种植业生产效率具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年降雨量增加呈现显著负面影响,年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未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2008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近12年来福建省耕地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间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福建省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减少-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近12年来福建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与3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对耕地面积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对辽宁省12个市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5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是森林资源增长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地压力、林业产权和地区政策是影响辽宁省森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改革措施促进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质确认问题,满足林改后各地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需求,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注册评估师协会、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06年6月5日至12日到福建省邵武、武夷山、永安等地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注册评估师协会以及部分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参与了调研。调研组对福建开展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计划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出台符合当前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之间,背山面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境内多山,享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资源较丰富,其数量、质量均居华东、中南十二省(区)之首,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的木材产区。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福建省自然资源的优势,林业也是福建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福建的森林资源虽然也面临着森林蓄积量赤字为标志的林业潜在危机的问题,但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笔者试对福建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及近年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剖析,以探讨扩大森林资源数量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林业税费改革对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决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南平地区1994年以来三次林业税费改革为基础,结合一般杉木中径材经营类型生长指标、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等,通过不同林业税费制度下的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的计算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决策影响分析,从而为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决策及林业税费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审计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价值。文章以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建立由政策(制度)、财务和资源3个方面26个指标构成的森林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ague集的理论建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顺昌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进行审计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顺昌县国有林场2012年森林资源审计评价结果隶属于"优",表明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EKC模型的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山东省调查结果为基础,运用库兹涅茨基本模型,对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人均GDP变化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与人均GDP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9,说明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人均GDP存在相关关系,相关性较强;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对人均GDP的响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森林覆盖率的滞后年份为2年,森林蓄积量的滞后年份为7年。该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林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色财会》2006,(8):23-23
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质确认问题,满足林改后各地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需求,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注册评估师协会、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06年6月5日至12日到福建省邵武、武夷山、永安等地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注册评估师协会以及部分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参与了调研。调研组对福建开展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计划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出台符合当前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导性意见》,大力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修订和推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尤溪县作为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致力于林业产权配套改革,独辟蹊径,自主创新,构建了群众性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新机制。2003年,尤溪县在福建省率先成立了护林防火、联防联治森林病虫害、防止盗砍滥伐林木群众性“三防”协会。这是尤溪县在福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30年来首创的群众性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新举措。运行6年以来,群众性“三防”协会凸显了联防群治的作用,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旅游利用效率研究能够为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文章首次将森林资源的旅游利用过程分解为旅游空间和旅游服务两个生产过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从全产业链视角研究森林资源的旅游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全国森林资源旅游利用的空间生产效率和服务生产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56和0.74,省际间差异较大。(2)森林资源质量对数、政府生态保护投入对数对空间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940和0.0852;两者对空间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交互负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236。得出森林旅游空间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发现政府生态保护投资和森林资源质量对森林旅游空间生产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3)森林公园总投资对服务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生态保护投资、旅游设施水平对服务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生态保护投资、车船数量、游道长度、床位个数四个变量的对数对服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39、-0.0454、0.1043和0.0406。揭示出森林资源旅游利用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旅游设施对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文章提出加...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要确保森林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乃至于生态效益,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林业政策作为保障。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林业政策变化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从优化林业结构、促进森林"生物"多样化发展、扩大森林资源保护范围以及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档次"等方面论述了林业政策变化对森林资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潜力巨大,且实践较早。基于福建省2003—2014年森林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综合法对福建省森林旅游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程度从森林(公园)旅游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赤字绝对值数额在不断减少,森林(公园)旅游地生态足迹占比碳吸收地(林地)生态足迹比例越来越小,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从各项指数变化的趋势来看,福建省森林低碳旅游化目前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生态压力正逐步减小,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首先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物质及非物质特性,利用11个细化指标,构建了衡量区域森林资源丰裕状况的单一量化指数,解决了以往森林资源衡量不全面的问题。然后利用中国第六、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对各省区及不同林区森林资源丰裕度的相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次森林资源普查期间,中国森林资源丰裕度由3.996增加至9.285,年均增长约8.8%,整体进步明显;森林资源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广东省的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高,约为14.823,而山西省最低,仅为3.701,约为广东省森林资源丰裕程度的24.96%;不同林区森林资源增长速度及丰裕度现状均存在差异,南方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率最高为10.6%,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率最低为5.1%,西南林区的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高,约为12.308,其他林区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低,约为7.126;森林资源丰裕度的变化与初始森林资源状况呈负向关系,区域间森林资源变化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对林木具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一重大举措,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以福建省邵武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林改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各林种、年龄、优势树种、起源和权属的森林面积和蓄积结构,以及林地生产力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森林绿色核算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绿色GDP核算的SEEA基本方法、结合当前我国森林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核算内容为林木价值、林地价值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通过对福建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四期的森林资源进行绿色核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森林绿色GDP分别比当年的GDP约高出144.22亿元、195.36亿元、50.39亿元、52.16亿元,说明福建省15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适度兼顾环境资源的保护,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森林绿色GDP对当年GDP的差值逐期下降,GDP反映更真实的经济和环境的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年7~8月南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地区512个样本农户的微观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林地转入户资源禀赋、经营方式对其林地流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平均边际效应测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资源禀赋中林地面积、林业劳动力数量、社会关系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家庭总收入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第二,经营方式中营林形式、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对其林地流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增长"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通过加快林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鼓励"联户经营+集约化"经营方式、培育中青年林业经营主体及引导木材市场价格健康有序发展等方式来推进林地流转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