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一种现实抉择和长效机制。本文运用柔性、组织动态能力理论及系统论方法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基础及路径。文章进行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论述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一种动态综合治理能力、刻画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能力结构图谱;构建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模型;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特质及效能属性。论文旨在提出政府审计柔性理论的基本架构、拓展政府审计治理理论,促进政府审计系统有效实现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助审计是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本文确立了政府补助审计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定位,通过建立政府补助审计鉴证和评价机制,开展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协助国家经济治理,发挥政府补助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政府补助审计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迫切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与协同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的结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其目标、内涵、特点、结构和审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提出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模型、内部协同审计检查机制和外部治理审计监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理论依据及实际作用机制,以期对政府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4,(13)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理论依据及实际作用机制,以期对政府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后,由于受到制度环境以及国家治理需求的显著影响,因而政府会计制度也表现为相应变革。在目前看来,政府会计制度应当被纳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范畴内,确保能够延伸与拓展现有的审计问责内容。由此可见,政府预算审计与现阶段的政府会计改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政府预算审计也将会受到改革政府会计制度给其带来的突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审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治理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治理视角下受托经济责任涵义,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质内涵,研究了审计与治理的理论契合,并在剖析审计治理观和审计治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审计中的应用模式,从核心组织层面、政府监控层面和社会公众层面与审计部门关系的角度,将审计部门置于高层次监督位置,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的审计模型架构,分析了模型监督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审计实务中的操作重点。分析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的审计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决策失败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妍 《新会计》2023,(5):33-36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伴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而出现。作为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开展增强了政府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赖性,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功能的实现。国内学者多基于改革的背景,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研究,主要从国外经验借鉴、理论要素研究、制度体系建设等角度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与展望,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归纳,以期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走向良好治理是人类文明成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走向良好治理也应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基于宪政思维视角,本文阐释了政府审计的良治、政府审计良治的标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基础以及政府审计的新价值观,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建构——公共服务治理导向审计。以期为政府审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长军 《会计师》2022,(16):83-85
审计耦合联动是目前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主要途径。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彼此独立,但相互联系,通过双方高效联动,可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完善国家治理。然而,如何构建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及使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形成合力,成为摆在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基于两者联动的可行性,本文从联动目标、联动原则、联动机制组成与运行方面对两者融合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赜 《财会学习》2015,(14):111-112
政府审计伴随着国家政治的产生而出现,并在完善过程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因此,深入研究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政府审计完善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从国家治理视角出发提出我国政府审计的完善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审计,其目的是为了独立验证政府责任的履行状况.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加大审计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审计制度,但是与善治的距离相差甚远.因此,在未来社会治理中,政府要做好审计工作,探索、创新审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现提出了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政府审计作用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诚信、法制、透明、效益、责任政府方面,探讨了国家审计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影响。而要树立审计在地方政府治理活动中的公信力,审计机关就要从审计公开、队伍建设、审计行为、审计建议和问责整改等方面加强审计机关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政府审计目标主要有责任论、权力制约论以及监督论等.其中,政府审计的对象更是多种多样.如果运用系统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可将政府审计的目标定的更高,比如,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时,还应将政府审计的对象抽象化,或者是如何才能更好的行使权利.该种认识主要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阐述政府审计的实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审计的权威,以及充分发挥治理工具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以下主要是对政府审计的目标展开的研究与探讨,并同时对其审计对象进行了合理化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同步提高,传统的事后审计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跟踪审计便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新解构了政府善治的基本内涵,分别剖析政府会计治理效应在政府善治各内涵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会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审计约束,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廉洁行政,保障政府治理合法规范;通过完善政府内部沟通与制衡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促进政府治理互动制衡;通过完善信息公开、优化治理手段,科学评价治理绩效、保障受托责任高效履行,助力政府治理科学高效;通过完善危机回应、推进绿色治理,保障政府治理稳定可持续。基于四个层面治理效应的发挥与传导,最终推动政府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措施,政府审计能否抑制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是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利用2010—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并且政府审计的这种外部治理效应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较好、审计署的监督力度较强时更为明显。本文的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大幅迈进,地方政府对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视,而人民群众对有关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核算也颇为关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早内容和关键环节和防范审计风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发轫于国家的形成过程,其核心是公共权力的产生、运用与监督。鉴于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理念,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应结合政体和国情,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角度进行目标定位,提升国家对经济资源的汲取、监管、再分配、整合和公信能力。由此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主客体关系、实施机制、结果报送和运用机制,按照提升国家治理五个方面能力的目标明确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对象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审计方式为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统筹实施,并根据国家治理五个方面能力确定具体的审计内容等,以增强审计效率,提高审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