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07%,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金山银山”,另一方面也造成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2.
冷鲜花 《商周刊》2013,(6):30-34
策划前言 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数字上看。中国城镇化进程已达世界平均水平。但潜藏在数字背后的却是日益凸显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城镇化率已达37.3%,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中国国内将有1.06亿农村人151转移为城镇人口;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51亿,届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1170%。可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不仅表现与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世界的平均城市化率已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理布局、制订相应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理布局、制订相应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始终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虽然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增加到1998年的30%左右,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世界平均水平已达45%,发达国家已达70-80%。此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亚洲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计量模型计算,1998年中国工业化率为22.6%,城镇化率应该达到42.5%,而实际只有28-30%,滞后10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妨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是造成近年来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五"规划提出城镇化战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至2002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39.09%,已超过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38.4%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动向     
《商周刊》2013,(22):14-15
山东四城市城镇化率超过60% 目前,山东省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有4个设市城市城镇化率超过60%,另有4市超过50%。2012年,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率达N52.43%,户籍城镇化率41.97%,户籍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比例为0.81,居全国第四位。目前,有4个设市城市城镇化率超过60%,分别为青岛、济南、淄博、东营。另有四市城镇化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病     
徐敏 《经济改革》2013,(3):72-72
<正>10年前,随着中共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突飞猛进,城镇化率在2012年已达到了51.27%,并以每年1%的增长速度在迈进。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指称,未来10年,还将有1.5亿中国人口,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和身份转换。更有相关人士预计,在未来20年中,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70%,这意味着10亿人口将聚集到城市中。那么,城镇化的疯狂进程,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吗?至少,目前的答案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城市化成为全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变迁态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46.6%,城市人口数为6.22亿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考验着每一个城市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与日俱增。1978~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人口9.6亿,城镇化率18%,城市人口约1.7亿.到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52.6%,城市人口超过7亿.近几年发展规律显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推动能源消费8000万吨标煤.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要从47.5%提高到51.5%。相关数据显示,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提前完成规划任务。《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中称,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将形成40万亿的投资规模,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动力。近期,一系列智慧城市扶持政策的出台,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选择,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城镇化率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予以完善。就当前城镇化率的统计实质进行分析,指出城镇化率在衡量城镇化水平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越过50%的转折点。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50%-70%的区间是城镇化减速时期,因此未来中国城镇化将由加速向减速转变,这种转变将对中国城镇化趋势、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城镇化速度相关研究成果,简要描述了中国城镇化历史,运用多种方法预测城镇化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50年中国城镇化增速趋缓,按三种预测方法平均计算,年均提高0.793个百分点,2020、2030、2040和2050年城镇化率分别为60.34%、68.38%、75.37%和81.63%。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城镇化推进速度。现在通常认可的市场预期是,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70%,届时将有大约10亿人生活在城市。  相似文献   

17.
杨楠 《经济》2013,(Z1):2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这只巨轮已经驶入了城镇化发展的"蓝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51.27%,城镇人口达到6.9亿,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污染严重、能源紧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应如何寻找"美丽中国"的幸福密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如果仅从城市发展的短期效益来看,经济建设与生态建  相似文献   

18.
人口半城镇化率的研究是人口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提出半城镇化率演变模型的基础上,对1982—2014年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率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省域间人口半城镇化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影响人口半城镇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半城镇化进程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1982—1995)和快速增长阶段(1995—2014)。(2)2005—2014年,中国大部分省市半城镇化率提高明显,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数量增加明显;东部地区半城镇化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3)经济因素是推动半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0%,初步进入城市型社会,但仍然存在半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现象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对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安徽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把传统城市治理转变为智慧城市的管理方式,城市红利能增加三倍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据统计,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若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