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洪业 《董事会》2013,(10):28-29
2013年7月,中国重汽一份靓丽的独董名单——三名副部级退休官员位列其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最终以三名独立董事声明拒绝接受任命终结。从全球看,退休政府官员出任独立董事并不是稀奇事,但在中国,却因为过于普遍而备受公众质疑和忧虑。据一项2011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总数达5593位的独立董事群体中,约10%的独董有政府官员背景,12%有行业协会背景。有人质疑,退休政府官员究竟是在  相似文献   

2.
因为独董要代表中小股东利益,但其不是中小股东选聘的,怎么代表中小股东利益?具体操作时,可以由股东大会来决定,大股东回避表决。这样的制度创新可以尝试,并且这种努力不仅来自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也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刘俊海 《董事会》2012,(2):36-37
独立董事制度,曾被作为"救济"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引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但我国内地正式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大股东或管理层滥权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皮海洲 《董事会》2007,(10):34-35
今年8月初,深康佳公司的一则《关于深交所对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异议函的公告》把一名"独董专业户"朱武祥推向前台。鉴于深康佳董事局面临换届选举,有股东提名朱武祥为公司独立董事候选人,为此,深交所发出《关于对朱武祥独立董事任职异议函》,对朱武祥作为深康佳独立董事候选人的任  相似文献   

5.
梅慎实 《董事会》2013,(10):34-34
独立董事亲自出席会议比例竟创出9年来新低。不少独董以工作原因,采取通讯表决方式参与董事会会议;而股东大会则认为与独董无关,更不参加。有的上市公司反映,有时也会出现那些威望很高却不懂公司经营的"官独董"对公司指手划脚,实在无法收拾此次中国重汽上演独董风波,那么,我们的独立董事制度有什么问题?为什么退休省部级独立董事候选人临阵脱逃而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董事市场是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即高素质董事的杰出表现会为他们带来新的董事职位,而劣质董事离职后则不会被其他企业聘用。对于独立董事同样如此。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董事和经理人市场的发育和健全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颁布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关于独立董事作用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各种实证研究看,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为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规范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曾被作为"救济"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引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但我国内地正式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大股东或管理层滥权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权利来源、履职的  相似文献   

8.
陈英 《董事会》2014,(2):74-76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主要是大股东)垄断着独立董事的提名权,而且独董也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即使是名人,也不过是一只更为精致的"花瓶"。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不应被独董的名人身份所欺骗而放松对上市公司的考察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郦锡文 《董事会》2013,(6):100-101
这些批评、指责,有的只看到一些现象,实则并不了解独董的苦衷和抱怨。开明的董事会和董事长,一般都能从这类独董的帮助、指点中获得教益和提高,这不是付出年薪就能获得的经过12年的发展,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当然也被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误读。在现阶段,要想发挥好独立董事的作用,应该  相似文献   

10.
曹中铭 《董事会》2007,(10):30-31
今年8月份,深交所对康佳集团提名朱武祥为独董候选人的资格提出异议,此事件再一次将独董制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朱武祥已在六家上市公司中担任独董职务,早就跨越了"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的"红线"。  相似文献   

11.
严学锋 《董事会》2013,(4):76-79
独董当真只是开开会、举举手、拿拿钱的"花瓶"?事实上,这会不好开,手不好举,钱还不好拿。尽管行权环境艰难、不独立,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独董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相信此次独董调查在规范公司行为、改善公司声誉、维护公司利益、保障中小股东权益方面会有一定的作用。而在制度建设上,独董制度还需从强化独立性和有效激励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钊 《董事会》2005,(10):39-40
一项制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为缩短,但却不能指望别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成熟起来的制度,在中国能够浓缩在十几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3.
黄明 《董事会》2009,(9):86-88
我国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近八年,是受到诘难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指责独立董事“独立不懂事”、“懂事不独立”或“既不独立又不懂事”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独立董事究竟是代表广大中小股东利益,对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监督的“牧羊人”,还是仅为上市公司开拓社会资源、沟通政府关系的“导盲犬”?  相似文献   

14.
郭洪业 《董事会》2014,(6):42-47
正客观地说,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并不容易。这些各自领域的精英从原来的圈子里走出来,借助更大的资本市场平台,为亿万投资者的权益,为推动上市公司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专业智慧。而履职中的法律、声誉等风险潜流,却时常困扰着他们自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实施13年了,引入这一制度主要是为让独董在董事会中发挥监督和科学决策作用,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取得  相似文献   

15.
陈捷  严学锋 《董事会》2014,(6):48-51
正时至今日,引发独立董事的履职困境原因复杂而多变,有些依赖于理念、制度、环境层面的变革,有些则是在实际履职中积压的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冒了出来。这对独立董事的能力和智慧构成了重大挑战,这些专家级精英有何变通良策,拔除前途上的路障?"一致通过"的挑战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董事会文化,而不同的董事会文化导致董事会成员的行为习惯也不一样。独董也是如此。如果遇到一个能够听得进去意见的董事长,独董的履职可能就更积极一些,这种良好的互动可以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的首要目标是确保股东的长期收益。如果董事会关注的是成效,而非意见的一致性,那么有效的公司治理就必然具有竞争性优势。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2005,(3):36-37
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向来鼓励拉警报的人.而中国董事会在一片平静的外表下.烟火四起。”这是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美国中国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郝中军博士.在接受《董事会》杂志研究人员访谈时说的第一句话。他认为.在中国的董事会治理进入事故多发期里,暂时搁置”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治理不均衡”、”独立董事制度不到位”等大道理。单看董事会自身的”小毛病”,  相似文献   

18.
熊锦秋 《董事会》2014,(5):18-19
正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应该鼓励,但参与方式不宜直接派人参与,中间最好有道防火墙——私募基金应推动职业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方面可借鉴央企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在众多阳光私募中,"私募一哥"徐翔掌控的泽熙投资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前不久,泽熙系破天荒推举管理人员进入工大首创董事会。由此,私募基金、机构投资者该以何种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更是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红波  史敏勇 《董事会》2007,(12):88-89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我国证交所的对高管"公开谴责"制度可从多方面完善据上交所和深交所"诚信档案"公示的信息,截至10月底,2007年共有16家上市公司遭受交易所公开谴责,涉及高管人员100人之多。上市公司高管之所以遭受公开谴责,绝大多数缘于高管人员怠于或违法披露重要信息、懈于或违法  相似文献   

20.
崔自力 《董事会》2013,(7):37-38
"体外公司"这颗毒瘤,因其寄生于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纵深处,因而异常顽固,稍加触碰便容易触动灵魂!中国当前的"体外公司"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已经甚嚣尘上,必须从制度层面予以高度关注,避免局势的日渐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