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决策中心,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的执行中心,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董事会产生于公司股权分散化过程中,作为股东的受托者,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寻求权力与责任的平衡。鉴于中国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和以家族控制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的二元结构,约束控股股东利益攫取行为,保护非控股股东利益也是董事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协调管理公司的经理人与提供资本的股东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情形下,诉讼会成为公司或者股东惩戒经理人(包括董事、监事和高管)的一种手段。针对经理人的民事诉讼主要有两类:一是"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赔偿纠纷",二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什么样的公司倾向于通过诉讼惩戒经理人?要回答这个问题,目前只能在法院有选择公布的案件基础上进行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3.
黄明 《董事会》2009,(9):86-88
我国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近八年,是受到诘难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指责独立董事“独立不懂事”、“懂事不独立”或“既不独立又不懂事”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独立董事究竟是代表广大中小股东利益,对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监督的“牧羊人”,还是仅为上市公司开拓社会资源、沟通政府关系的“导盲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非常普遍,严重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控股股东利益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并对利益转移问题的制约因素和制约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不断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被重视和引进的现实动因一般来说,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保护小股东权益的相应的法律制度,其权益得不到保障,其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损害。这种损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称职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害,即通常所说的代理成本,这种损害是所有股东都要承受的,而小股东就更显得无能为力。不仅如此,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的权利还经常受到管理层的限制,从而使得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二是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损害。在企业理论中通常称其为“掠夺”,它是指控股大股东利用控制地位通过损害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控制仍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控股股东往往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超额派现等各种利益输送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选取2006—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利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超额派现等隧道挖掘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焦点     
《董事会》2012,(9):18-19
实际控制人披露存猫腻938家沪市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报。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609家,占比64.92%。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公司276家,比例为29.42%。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外资法人的公司7家。实际控制人为"其他"或未明确披露的公司31家。15家公司明确披露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公司的名义持股股东较为分散,认定自身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混淆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概念、未披露至最终实际控制人、错误认定实际控制人。部分公司以名义股东较为分散为由认定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03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股东实际出资额及对公司的控制和影响程度,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控股股东,包括持股比例67%以上的绝对控股股东,或出资额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二是特例股东,即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董事会》2023,(Z1):84-87
<正>公司的良性成长、价值提升,应是所有股东与公司董监高人员追求的目标,应是所有股东合作共赢的最大收益和真正收益。对赌实际是给了投资人一种特权,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把股权变为债权。这也从根本上破坏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基础引入战略投资者(简称“引战”)是公司发展不同阶段都可能采取的一项资本策略,战略投资者作为公司发展急需的资金和资源的提供者、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公司的重要股东(很可能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甚至是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发展壮大、走向辉煌都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相关案件中,对挂名董监高的监管倾向于采取签字即担责处罚规则,但不乏被处理的挂名董监高不服。建议向查实挂名董监高在案件中的主观过错、行为责任的精准监管转变,力求勿枉勿纵,妥善定责权责一致、权责对等是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设计的法理基础,也是相关法理对相关主体从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求。我国上市公司挂名董监高现象普遍,挂名董监高无法保证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性,在问责越来越严厉的背景下,要为派出股东或其背后操纵主体的违规行为充当替罪羊,导致挂名董监高的权利与责任、收益与风险不对等,  相似文献   

12.
最优股权结构设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权相对集中是现代股份制度的典型特征。从发起人控股股东角度看,如何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是其进行投资及融资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以较低成本进行外源性股权融资,发起人控股股东必须接受外部大股东的适度监督。从外部监督股东看,为了减少发起人控股股东转移公司价值,必须对其予以监督,因而必须持有最低限度的股权比例才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所以,发起人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融资时,必须设计最优股权结构,最终实现股权融资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3.
杨芳 《董事会》2020,(3):66-66
国内的监管政策已经很多,也相对完善,未来的重点应该放在执行和细化上。在向着注册制行进的路上,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守规矩的上市公司操盘者和理性的投资人,要让这些制度落地,持续的教育和监督才是最重要的《证券法》去年12月修改;证监会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要以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为重点。关键少数这个词,自2015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提出之后,成了各行各业监管部门的热门话题。对上市公司而言,关键少数就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核心是实控人。危害上市公司最大的,是实控人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而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孙国强 《董事会》2010,(6):34-34
众所周知,国资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单一的大股东,使得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十分悬殊,于是大股东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控制着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向经理层派遣代表控股股东意志和权益的高管人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这种绝对控股的特殊现象,使得中小股东难以与之形成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ST银广夏监事会向董事会呛声固然难能可贵,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其监事会实际上为控股股东所控制,能否真正代表全体股东的意志同样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黄文夫 《董事会》2010,(6):36-36
国资上市公司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在公司治理方面,即控股股东治理自觉性依然薄弱,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等方式实现对控股上市公司的管控。正如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坦言,国有控股股东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运作、程序及信息披露中存在不规范状况,一是有些国有股东在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运作上还存在着错位、  相似文献   

17.
监管控股股东滥用股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滥用股权监管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首先 ,来自上市公司内的监管 ,即中小股东利用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上市公司内部机构对大股东的滥用股权行为提出异议甚至是民事诉讼而予以反对。其次 ,来自上市公司外的监管 ,即证券监督机构包括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媒体等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股权予以曝光监管。本部分的分析表明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政府的立场、监督水平等原因 ,我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股权的监管供给严重不足。一、公司内部监管博弈分析1.小股东监管控股股东的基本模型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共有 n家…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未在上市公司执行任务(这里仅指经理层或执行董事)的实际控制人,当其被相关部门调查或采取强制措施时,现行规则没有有效的信息跟踪机制,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口实2013年7月,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000782)的控股股东,天健集团的"三梁"即梁广义、梁少勋和梁伟东,签署了《关于广东天健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下自由现金流、控制层级和控制链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自由现金流约束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企业价值。控制层级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而控制链条数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付明德 《董事会》2010,(1):18-18
吴优福请辞皖能电力的总经理,本来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因为他同时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和控股股东安徽省能源集团的副总经理,是违反上市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的。主动请辞,毕竟是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对自身错误的一个改正,但该公司有关人员的言论,却令人不能接受。据报载,当记者就吴总既担任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又担任控股股东的副总经理是否是“明知故犯”询问上市公司的有关人士时,该人士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