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书趣     
醉 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似文献   

2.
陈福民 《化工管理》2012,(12):104-105
1992年4月的一天,在南方的一次科技产品展销会上,一位科技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表演。他指着面前的一个筒状容器说:“我现在打开这边的龙头,让脏水从这一头流进去,再看中间有一个叫做‘膜’的东西,经过它的过滤,就会出现‘奇迹’。”当大家看到他打开另一头的龙头时,杯子里接到的竟然是清清“净水”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半信半疑:这水能喝吗?有一位认真的人,他把流出来的水拿到防疫站检测,居然在水里真的找不到细菌。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机电工业》2008,(7):13-13
“从历史看,谁封闭,谁就落后。” ——学历史出身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华盛顿访问演讲中也不忘谈历史,他表示,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这是因为中国人反思了自己的封闭,在这50年里中国人不断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改革。  相似文献   

4.
治乱CIO     
找个能守得住规矩的“白脸”配合自己唱双簧,成为江玮治乱的一大秘笈。接过一张宣传单,李冰一看上面有“贝塔斯曼”的字样,就立刻把它丢到旁边的垃圾桶里。去年,李冰曾被这样的宣传单糊弄过好几回,当他按照宣传单上的促销信息登录贝塔斯曼网站或走进其书友会时,却发现根本没有宣传单所说的促销。李冰的朋友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其中有些人不甘被“愚弄”,曾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5.
D 《汽车与社会》2014,(17):16-16
天太热,找个牛角尖钻一钻好像可以止我冷静点儿。 就说前两天,朋友在群里问起一个网络“红人”的八卦,结果没几个人接话茬,过了好半天屏幕上弹出一句“谁啊不认识”。我就开始绞尽脑汁思考“红不红?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但分方向也要看对象,似乎和客观这个词沾不上边。  相似文献   

6.
洪清华 《董事会》2011,(11):30-30
企业找风险投资就像找老婆,风险投资找投资项目就像找老公。明年后年营业收入要达到多少,如果达不到就“离婚”或者其他措施。但是企业的未来不可能写在“结婚证书”里,未来需要靠双方共同营造,如果一开始就搞得剑拔弩张,以后日子怎么过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宁,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称。在那里,有一名普通的电力检修工人,今年已经57岁了,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老韩”。几十年如一日,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他就像对待家务事一样,不厌其烦帮助大家解决琐碎的用电问题;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真情真意关心爱护单位里年轻的同事。与他熟悉的人,在用电方面有了问题,一般不拨打“95598”,而是更愿意直接找他。他就是国家电网公司劳模、济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班长、“国家电网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韩志刚。  相似文献   

8.
在班组里,大家都爱叫他“王班”。别看王小波年纪不大,但是班长的角色已经干了5年。问问原因,成员们也不知该从哪条谈起,最后,不知谁一拍脑瓜提到了“口号”两字,就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玩具世界》2006,(3):35-35
狗年新春,各式各样的小狗等生肖玩具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而南京一位“老顽童”推出自己花了三年时间琢磨的益智十二生肖玩具,让人眼前一亮。新年之际,走进了南京“老顽童”冯群老先生的家,进门就看到用竹片制作的十二生肖玩具在柜子里一字儿排开, 个个栩栩如生。细细一瞧,这些玩具都是用不同形状的竹片拼装成的,而把竹片与竹片衔接固定住的则是一个个榫头。冯老拿出一个竹片制的小狗玩具当场拆装,边拆边说:“要拆开它,就得先找‘钥匙’,也就是榫头,打开了第一把‘钥匙’拆下玩具最外面的一部分,才能接着找第二把‘钥匙’。别看  相似文献   

10.
许志平:棋子     
许志平在联想干了将近10年。在他离开的时候,联想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了。这两年他换了几个地方,看样子都还在找感觉,找位置。不过有一点他丝毫不遮掩:他的兴趣还是管一个大公司。 现在这段时间是许志平感到最轻松,最舒服的时候:一方面,用他的话说,一共四五个人,根本撑不起一个管理的架子;另一方面,现在的营生毕竟是给别人当当谋士,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所谈论的今后的事情和眼前多少有点轻飘飘的样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非得给他熊一样的肩膀上放点重担子,才能找到平衡的感觉,否则,连正常走路都有点别扭。  相似文献   

11.
到西藏去     
吴痕 《董事会》2007,(4):114-114
老有人跑来找我一起去西藏,更确切地说是去拉萨。我没答应去,他们自己去了。有位小姐坐了飞机刚到拉萨就高原反应,又直接被飞机送回成都,等呼吸顺畅了,改坐火车,还是去了。每次看见身边有人去西藏,我就会想到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里面有一幅漫画叫“到上海去”,三毛的头上有个代表他思想的框,框里画着白米饭和高楼大厦。而这几位去西藏的美女帅哥头上的这个框里则是“净化思想”、“洗涤心灵”、“寻找美好”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2.
跟你嘛相干     
童林 《现代班组》2011,(10):17-17
有个大姑娘。估量三十好几了吧,条件不错。可就是找不到对象。有个人非常关心地问她,“姑娘,你都三十多了,嘛还没找个对象呢?”姑娘看了他一眼,“这不是嘛,前阶段哪,脚上长了个嘛瘊子。”“嘛瘊子?脚上长瘊子跟你找不到对象有嘛相干哪?”那人自然很是不解。“那我找不找对象跟你有嘛相干?”大姑娘的答复果然是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3.
唐宁远 《广西电业》2004,(12):69-69
最近,读了一则《新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而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蹊径,找来一根麦秆插进瓶子,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应该说,“冠军”非第三只乌鸦莫属。然而,担任裁判的老乌鸦却判它破了老规矩,与“冠军”无缘。  相似文献   

14.
收获传奇我始终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在跟随卡赛的日子里,我不断体会到这几个字的准确性。卡车大赛,就像我们这一群人的孩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看着他成长,扶着他走每一步,听他每一声笑,看他每一次哭;直到可以和他并肩“长大”,走向外面的世界。回想当初的日子,各方面的条件都很简单,不多的几个人,组织全国  相似文献   

15.
耳东 《中国石化》2000,(2):37-37
据说,某大企业的老总,为了启发自己的下属正确认识貌似饱和的市场,坚定推销企业产品的信心,当众为职工表演了一个“节目”:往一个大桶里装石头。当石头已经在桶里冒尖后,他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而他却说:“不对!”于是他叫人一盆又一盆地往桶里倒沙子,直到灌满为止。他又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他却说:“还不对!”只见他又让人用脸盆端来清水直往桶里倒,一连端了好几盆才灌满。最后,这位老总对在场的人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把木桶比作市场,把石头、沙子和水比作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没有理…  相似文献   

16.
“从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名叫欧比纳断的男子。他阔绰,受人尊敬,过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抛弃自己的妻子,找了一个年轻的情妇。他爱那女郎,女郎却不爱他。于是,他的一生就这样给毁掉了,这就是整个故事。”在《黑暗中的笑声》里,纳博科夫直截了当地挑战人们正常的阅读和叙事习惯。任何一个小说家都百般藏掖故事的过程和结尾,只有纳博科夫从没担心过在开头就和盘托出,他总是很智慧地解释道:“虽然裹满青苔的墓碑满可以容得下一个人的简短生平,人们却总是喜欢了解得尽量祥细一点。”于是故事的人物就在更详细的细节中出现了。其实这个故事戏谑着…  相似文献   

17.
做人的格调     
法国影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名女工。女工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可女工对他却没有一点惊异与兴奋。洛依德禁不住问道:“你喜欢看电影吗?”“非常喜欢,我是个影迷。”“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当然知道,您一来我就认出您就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相似文献   

18.
曾尧 《汽车观察》2009,(4):90-90
皇甫世汇:做最适合中国老百姓口味的导航产品笔者一个朋友喜欢自驾车出游,不久前,花了3000块钱装了一个导航仪,可没用几天他又给卸下来了。原来前几天他去了一个比较小的城市找一名胜古迹,导航仪带着他绕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当导航仪上的电子地图显示“已经达到”时,他发现自己开到了一个死胡同里。  相似文献   

19.
“下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再就业的路子千万条,就看你怎么走。我的再就业之路,是用辛勤的汗水走出来的。”这是福州市“十大再就业明星”之一、原福州电表厂女工林优秀在“五一”前夕市里一场再就业典型报告会上发言中的一点体会。45岁的林优秀原是一名电表产品检验工,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工厂做出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决策,她被列在下岗人员名单上。当她把下岗的事实告诉家人时,大家都为她丢了“铁饭碗”而惋惜,母亲十分忧愁地对她说:“你下岗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优秀宽慰老人家说:“妈,您放心吧,我还会找活…  相似文献   

20.
周末逛超市,听到一妇女尖叫:耐克怎么这么便宜啊!笔者和很多人一样好奇:耐克进超市了?还特卖了?挤进去拿起一条一看,真是哭笑不得:那堆货色一看就跟耐克不沾边,从色彩到面料充满了强烈的“农村老大”爷风格,在裤腿的显著位置大概用电脑绣花(人工估计不太可能,成本太高)绣着一个显眼的标志,那标志一看就跟耐克很像,也一看就知道不是耐克,比耐克那痛快的一勾长、宽、弯、粗糙,标志尾部下翘,再找标签得知,该品牌叫“弯扁担”!售价9.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