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欣 《财会通讯》2010,(4):57-59
经营者的会计行为包括“效率”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在经理人控制模式下,公司的经营者权力较大,而股东作为所有者权力较弱。在这种模式下经营者的会计行为偏好,主要受到有效的外部市场和报酬契约的影响。本文认为,为了防止经营者的不良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提高外部董事的独立性,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经营者的报酬激励。  相似文献   

2.
传统理论认为经营者报酬契约可以调和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但是,股权激励这种旨在减少经营者偷懒行为的契约安排,可能引发经营者的会计操纵行为。要摆脱这种报酬契约安排中的两难困境,必须重视经营者的会计诚信产权,把经营者会计诚信的收益权纳入其报酬契约体系之内。本文通过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经营者报酬契约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用以寻求基于会计诚信产权的最优报酬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认为经营者报酬契约可以调和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但是,股权激励这种旨在减少经营者偷懒行为的契约安排,可能引发经营者的会计操纵行为.要摆脱这种报酬契约安排中的两难困境,必须重视经营者的会计诚信产权,把经营者会计诚信的收益权纳入其报酬契约体系之内.本文通过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经营者报酬契约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用以寻求基于会计诚信产权的最优报酬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4.
EVA:激励性会计行为的规范与优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遏制管理层的会计行为异化,使管理者报酬与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挂钩.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报表编制的弹性.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仅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报酬是不恰当的。研究证明.通过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制定管理层的报酬契约是激励性会计行为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不仅仅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即组成公司治理结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保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制衡以及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文章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会计行为的关系入手,借助分析目前世界上现存的两大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来探讨违规会计行为的表现形式。最后文章以中航油为例,分析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条件下违规会计行为的表现,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引导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决策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产生了一些腐败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来监督企业负责人的行为。有关部门搞了会计委派制的试点,用以建立以会计监督为中心的企业权力约束制度,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和改变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单位的现状。一、会计委派制的模式会计委派制…  相似文献   

7.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职业是从事会计活动的特殊群体的管理职业,其特点是要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外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会计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服务得好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8.
会计委派制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金融企业,其产权主体不明晰,约束不到位,需要运用会计委派制来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督,防范各类操作风险。因此在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许多企业改组改制,组建了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集团是投资主体,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子公司拥有经营权,二者都是企业的控制主体,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企业集团拥有对子公司经营者评价和任免的权力,同时也决定着经营者报酬的高低,也就是说子公司的经营行为是在企业集团的监督控制下进行的。而企业集团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必须依靠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所有者和经营者即相互依存,又对立统一。目前由于…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的性质、动因、手段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又称利润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调整,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广义上看,盈余管理是指在不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或对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手段,以及关联交易等非会计手段来调节企业利润数据,使之符合企业及管理当局既定目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会计委派制也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通过会计人员的资格确认、业绩考核、职权规范、人员任免甚至报酬统筹等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会计行为进行管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是国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全新尝试。 一、会计信息失真探究 会计反映的真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差异性。我国的企业改革,主要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进行的。在委托代理的关系模式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代理人)存在着效用的差异。效用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目标的不一致,而作为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政府、出资者、经营者的各自利益诉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会计需求,进而导致了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差异,由此形成了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和经营者能力评价会计。  相似文献   

13.
一、盈余管理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是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或者是指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在某种意义上有意识地介入到对外公布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即“对揭示的管理”.以达到有关利益主体的非公开化的目标。这是一种在法律、法规、准则等允许范围之内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会计行为.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假如不存在会计法规的弹性空间.盈余管理行为亦将不复存在。成本最低的现代企业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范式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来监督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在这一范式中经营者手中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就是会计法规中存在的弹性空间。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又是一个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之间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会行使这一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来获取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范阿媛  李春艳 《活力》2006,(5):52-52
一、会计委派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矛盾焦点。这些矛盾集中起来讲,就是会计管理的宏观调控与企业主体地位确立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成为管理人士的共同呼声。所有者的目标是净利润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使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而产生了腐败行为,会计委派制是约束经营者腐败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经营者的行为需要所有者去监督,如果没有所有者的监督,经营者就会偏离所有者的目标,去追逐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这样,腐败行为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15.
王雅金 《河北企业》2024,(2):113-115
近年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腐败仍旧频发。法务会计具有预防职务侵占、有利于发现并终止违规资产操作的优势,为介入治理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依据。以康美药业大股东成功掏空公司为例,发现其原因,包括股权集中、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治理结构独立性不足的内部环境因素,以及审计监督的外部环境因素。其关键因素是康美药业未达到权力的真正制衡。当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伤害中小股东利益时,若引入法务会计可起到帮助中小股东监督大股东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从而治理大股东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会计委派制是发达国家公司、政府机构和公益性组织内部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制度,是资产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结合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自然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由于作为劳动资源的机器设备的稀缺和昂贵,同时又存在着大量的产业后备军,因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投入的生产资源,长期以来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趋于高级化和复杂化。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作用如:人的智力、技能以及人的个性等能动性越来越重要、高质量劳动者的供给成为经济行为中一个关键性问题,人力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才逐渐体现出来,人力资源会计也就应运而生。所谓人力资源会计,就是通过会计的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以供企业经营者及其相关利益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制定机构的比较和评析 1.政府管制模式.政府管制模式是指政府或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和行政权力来制定会计准则以直接控制各种会计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的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对会计准则拥有直接的制定或干预权,而且这种制定或干预权一般又是通过政府财政部门来实施的.政府管制模式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可以避免会计准则在应用上可能存在的对部分会计处理的争议,有利于政府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但是在政府管制模式下,政府成为会计准则的主要制定者,能否平等对待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是值得质疑的重要问题.另外,政府凌驾于其他各利益主体上,拥有对其他各利益主体进行行政支配的权力,这一方面削弱了会计准则的灵活性,阻碍了企业随时根据新的经济情况去创造和实践新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另一方面,也会禁锢会计准则研究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论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上海财经大学胡春元在会计准则范围内选择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人员(经营者,下同)的决策行为之一。但这不等于说企业就只能站在管理人员的立场来选择具体的会计政策。因为会计信息并非是纯粹的数字组合,它本身代表着各方实际的经济利益,涉及到股...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加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经营者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两权分离导致经营者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工作,而不是为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工作,这使得会计政策选择成为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