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鼎 《魅力中国》2014,(3):292-292
一、选题背景 背景: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存在着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为--“GDP 冲动”,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观。它对官员考核评价机制与官员的政绩观产生直接影响。不可否认,大部分地方官员有着为群众利益而艰苦工作、努力奋斗的精神与实际行动,但是过去侧重 GDP 的政绩考核理念也使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与仕途,作出实现个人效用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选择,从而逐渐形成了以“GDP崇拜”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不得不推出“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然而,中国政府早就颁布了《劳动法》,要求所有公司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按《劳动法》支付加班工资,但中国法律却不是那么管用。这一切主要在于“GDP崇拜”的政绩观让一些人忘乎所以。好在中央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GDP崇拜”的误区获得纠正,应该说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3.
实现经济“转型”,即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时期内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经济工作的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就是围绕着这一核心任务提出来的。为了促进当前经济工作与“转型”,笔者提出下列三点建议:
  第一,应当取消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并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贫富差距”取代GDP原来的地位。“调整”后,不再对各地的GDP与人均GDP进行排名,而仅仅对各地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贫富差距进行排名。迄今为止,在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体系中,GDP是最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这样做的弊端是众所周知的。也因此,早在6、7年前,就曾经探索过用“绿色GDP”来取代GDP,但因“绿色GDP”的界定、操作存在重大困难而作罢。当前,“取消考核GDP”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一则取消GDP考核是抑制乃至消除“GDP主义”的必要措施,既有长期需要,更有现实需要。众所周知,GDP主义乃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障碍,必须努力抑制与弱化。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需要“稳增长”之时,更需要努力抑制、弱化GDP主义。二则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贫富差距”作为最重要的总量指标,取代GDP原来的地位,这样的改革,不仅操作上不存在大的困难,而且还有其他众多好处。比如,有助于压缩GDP中的“水分”,使得经济增长数据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更关心民生实际,进而改善、密切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带色的GDP     
牛刀 《新财经》2010,(8):32-33
用GDP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于是逼着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有了GDP增长,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有了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原因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率走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定阶段、“GDP崇拜”的发展观及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三大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应从国情出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消费率走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国强 《南方经济》2010,(12):76-78
GD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为多数国家和地区所广泛接纳和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GDP被污名化,仿佛它是我们目前面临种种问题的罪魁祸首;有些学者和地方政府转而寻求以“幸福指数”取而代之。笔者认为,放弃沿用多年的GDP指标,改用幸福指数,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7.
严雨龙 《浙江经济》2009,(17):42-42
曾经一度GDP是颇受争议的,所以许多地方在坚持科学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中,尽可能的淡化GDP,尽量不提GDP。实在绕不过,就强调自己的GDP是“绿色的”,以免被误解成唯“GDP者”。然而,事情似乎有点冬冷夏热般的回环往复。就今年以来,GDP便很有些回暖趋热的样子。在一片保稳定、保增长的热乎劲中,许多眼睛就死死地锁住了GDP。  相似文献   

8.
沪京粤连续三年蝉联前三,GDP大省山东、江苏排名落后。老百姓不讲GDP,我们需要怎样的指标?干部选拔任用告别“唯GDP政绩观”,更重“以德为先”。 1968年,美国统计部门首次编制分产业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仅仅3年后,肯尼皂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对GDP进行了猛烈的批判:“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资讯·媒体     
《中国经济信息》2010,(16):10-10
谁需要GDP GDP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但GDP并不是万能的,一味追求GDP,只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GDP数字陷阱,最终遭殃的就是百姓。  相似文献   

10.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会,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幸福××”的提出显然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不过,若要使其真正落地生根,恐怕绝非易事.因为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概念.很多时候,幸福就是相对的心理感受,幸福并不像GDP那样容易量化.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项目,已成为衡量渡过这次难关,或者说,成为各级政府及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争取中央投资,并不是唯一选择。 “4万亿全国分到地方没多少,而更多的是开展多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宏观·国内     
《首都经济》2014,(5):10-10
22省份主动降低GDP增速 全面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头戏”。根据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2014年,除黑龙江、海南上调GDP增长目标外,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广东等7省份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余22省份则下调了GDP增长目标。2014年GDP增长目标超过10%的有16个省份,其中有10个是具有“后发优势”的西部省份。而京、沪两地以7.5%的增长目标,共同“垫底”2014年GDP目标增速排行榜。  相似文献   

13.
强化“实体经济”是时下一个很热的说法,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容易听得进去的说法之,因为单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就和地方政府多年养成的“GDP数字偏好”搭牢了,也和“区域竞争力”等颇具忽悠效应的概念搭牢了。因为地方政府都很清楚,这块最能出GDP数字。  相似文献   

14.
传媒精点     
如此“反哺”后果很严重背景:日前。广东省卫生厅一位副厅长透露,在广东某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医院反哺政府”现象。他说,某些地区,地方财政不但不顾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从医院的积累中提取资金做非医疗卫生经费。  相似文献   

15.
词二首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地方“惟GDP论英雄”,衡量地区的发展,考核、提拔重用领导干部,靠的是GDP增速、GDP排位、GDP人均值……GDP真的就那么好吗?不妨先从两个有趣的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6.
郑永年 《中国经贸》2013,(13):84-84
在强调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人们不难观察到,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中,GDP主义有些回潮。一些官员少谈改革,甚至不谈改革,而是热衷于GDP增长。他们努力寻找自己要赶超的目标,或者自己后面的“追兵”,往往是其他省份或者县市。所以,这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要警惕GDP主义对“中国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11,(13):42-45
相信“自由市场”终将坠落的当代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相信被人们崇拜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GDP也终将“坠落”。3月22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民生指数与社会发展测量方法座谈会”上,斯蒂格利茨再次发问:“为什么要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创造出的GDP来继续衡量现代人类的生活水平或福利?”  相似文献   

18.
别被GDP绊住     
GDP这个概念这几年着实很火,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经济发展如何、官员政绩多少、民众富裕与否都和它密不可分。其实,又何止是官员陷入了GDP崇拜之中,就连很多经济学家也迷失在GDP的陷阱中。在百度搜索一下“经济学的破窗理论”,大约有1万多篇关于“破窗理论”是与非的口水文章。何谓“破窗理论”?  相似文献   

19.
南阳猴文化     
南阳是一个猴文化源远流长并集中体现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是猕猴的聚居之地,猴与人的长期互动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猴文化。南阳猴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祖先神灵崇拜,儒释道三教思想,以及“封侯加官”、“好时候”等南阳民俗。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区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即把长期以来“挂帅”的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列为预期性指标,而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五年降20%),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五年降10%)等列为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