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全球范围看,竞争力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往往都采取集聚的方式,与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对天津来说,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健康发展,是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关健环节,也是推动区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有效加快天津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产业集聚的概念及本质特征所谓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从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是乌昌经济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和成本优势在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乌昌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乌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本文旨在了解泛长三角区域细分产业的聚集度,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进而提出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用以指导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4.
张鑫 《特区经济》2009,(6):263-265
我国正发生产业区域梯度转移,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并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违背产业集聚规律导致产业承接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集聚政策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实施产业集聚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聚超强的竞争力来源于产业集聚特质形成的集聚效益,确立产业集聚竞争优势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在面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下,广西要转变依赖资源的竞争方式,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加强区域协调,是实施产业集聚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晓辉 《广西经济》2008,(10):11-13
一、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集群的过程也就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生产要素在集聚一扩散的过程中.集聚作用大于扩散的效果.产业集群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拥有的竞争力优势.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国家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波特.1998)。这为政府干预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相关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特定的空间上集聚,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具有集中性、地域性、关联性等三个明显特征,核心是其内部的共生机制。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婷  李继华 《改革》2013,(5):74-78
产业集聚有利于技术创新,也只有不断创新的产业集群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并且使集聚区的产业具有创新能力是理论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发现外源集聚和内源集聚方式都不能适应我国发达地区园区的发展,而混合集聚方式才能使园区的集聚产业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9.
发展产业集群 提升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 《特区经济》2009,(7):252-254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运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弱势,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也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近年来,产业集群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升为工业五项工程之一。加快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是新时期工业发展与城市产业布局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刘崸  王斌会 《特区经济》2009,(9):224-225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现象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阐明了产业集聚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其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聚政策.同时本文试图说明用产业集聚的思想指导我国的产业政策,对于加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增进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内在的经济规律,理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并付诸正确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持续已久,城市化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性问题,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即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会有力地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产业集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通州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发挥产业优势,积极优化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产业快速集聚为特征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产业聚集中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怎样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集聚的拉动效应,更快更好地加速产业集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产业集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主导的世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平。同样,就产业集聚而言,产业能否集聚,产业集聚后能否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设立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西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做实证分析和初步评价,认为提升广西产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经济优势从潜在可能向客观现实的转化;以产业集聚方式带动各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投入要素的知识技术含量;完善和规范政府职能等。  相似文献   

16.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层次、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如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走集聚集约发展之路,抢抓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倾力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载体打造、龙头项目推动集聚集约发展,通过强“极”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广东顺德产业集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顺德地区的经济实力已居全国同级地区首位。多年的产业积淀,以及一批本土化的龙头企业的崛起,这种基于顺德产业上的“集聚”,成为顺德经济对外扩张的重要载体与依托。透过顺德产业集聚的现状剖析其存在问题,指出进行产业集聚发展的科学规划、扩大产业集群范围效应、建立产业集聚内部创新机制、推进区域品牌战略、整合提高区域竞争力等是产业集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浙江因其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而使经济充满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产业的集聚,对其竞争力是否有着同样的影响力,是否能拉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实践为例,论证了物流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与物流产业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王瑛 《特区经济》2005,(5):338-340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具体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和科研中心等机构,高度地密集在一起。从本质上说,产业集聚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遵循着经济系统的自增强机制,具有很高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国内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如珠三角外向型工业集聚,浙江轻工业集聚和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聚等,在长期的发展中获得了成功并保持了竞争力,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建立集聚支柱型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证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为PCA)。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产业集聚尚未形成,综合经济因素和生产力条件是制约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