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修正的Solow模型,通过构建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联动促进农业产出的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联动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以及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业信贷能够促进农业产出,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而农业保险与信贷联动能够更好促进农业产出。农业保险与信贷联动,促进了农户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进而提高了农业产出,即资本投入为促进农业产出的中介效应。基于此,要大力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促进银保融合,加大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调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协调发展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至关重要.剖析和总结二者协同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变迁。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将会造成农业经营规模偏离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前提上。当前,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开放、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农业生产单位的自生能力,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以降低农业规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地区信贷约束与农业规模经营互为矛盾的现实困境出发,文章进一步着眼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两个层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层面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增特征。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强化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区域之间交流协作机制,以及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适度规模经营能迅速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保险赔付额、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政府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对中国农业保险需求影响显著。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农业保险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均大于1;协整检验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变量均是农业保险需求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发现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以相当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调整至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贷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基础上的随机效果模型对2000 ̄2003年间我国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可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因此应不断改善农业信贷环境,增加农业信贷供给,以促进农业产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过囿于人地关系紧张、土地流转规模比例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总体上发育不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必须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人口数量过大的矛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与农业经营风险增大的矛盾,以及地方政府行政性行为错位和合理归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被实践证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组织制度、风险管理与保险的文化意识落后等因素的制约,经营农业保险始终被视为畏途。从农业保险难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根源出发,农业保险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安排模式;而在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上,应该把农业风险与“三农”风险区别开来,采取分类治理的保险产品组合设计办法,通过一揽子保险产品组合来处理复杂的“三农”风险。对于小型农业风险,可用传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处理;对于大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则要运用ART金融工程技术来设计农业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并通过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动来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农业应打造一批“农业航母”,而农垦企业具备打造“农业航母”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利用农垦内部资源,优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扩大战略联盟,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的规律性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3.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许多地区鬼神信仰等民间信仰呈“复兴”之势。文章基于山东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民间信仰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性别、文化程度、农业受灾情况和农业保险持续参加等因素对农村民间信仰有显著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户因风险而选择民间信仰的内在逻辑,指出农业风险增加会导致农村民间信仰增加,而农业保险的实施则会有效减少民间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对美国农业现代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政府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等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农业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农地制度。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安排有过两次重大的调整,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衡量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着重研究农村市场经济建设问题,论证了农村市场化的基本战略手段,对相关的操作问题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