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33. 2±1. 3 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_N=4. 24~7. 59],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负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Ba、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认为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背景,结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阿都塔地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晚三叠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222.8±4.9 Ma,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127 Ma。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强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俯冲晚期或者同碰撞阶段的产物。早白垩世侵入岩包括中粒花岗闪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通过对比大兴安岭北部岩浆-构造特征发现,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早白垩世侵入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其与晚三叠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具产生于不同的构造体制下,早白垩世侵入岩主要受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班则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出露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南缘班则南西一带。该岩体SiO2含量介于60.64%~65.36%,属中酸性岩类,Al2O3含量平均为16.22%,ALK平均为6.53%,里特曼指数σ介于2.04~2.29,岩石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δEu略显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蜘蛛网图中,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锆石LA-ICP-MS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75±0.64)Ma,时代为始新世。锆石εHf(t)均为正值,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72.6~483.8Ma。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显示,班则始新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后期,其形成过程中源区存在亏损幔源物质,古生代中期可能是冈底斯中段南缘地区重要的地壳增生期。  相似文献   

4.
5.
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演化历史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龙门山构造带为例,从几何分析入手,对该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其变形特征可与世界典型的造山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冀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时空和成因上联系密切,但这些金矿床含矿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目前还很薄弱。选取金厂峪和峪耳崖金矿床,通过锆石U-Pb测年方法厘定金厂峪金矿床与矿体密切共生的钠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91.9±3.8 Ma,与成矿时代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通过LA-ICP-MS分析金厂峪钠长岩和峪耳崖花岗岩的锆石原位微量元素,二者均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及较大的Ce~(4+)/Ce~(3+)值,说明这两种成矿岩体结晶时均处于较高的氧化状态。因此推测高氧逸度可能为冀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岩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板块构造及地幔柱构造学说日臻完善,已广泛受到中国地学界和地勘界的赞同和应用。论文是从对两者形成时代和板块驱动力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讨论与商榷。主要是通过对自太平洋西缘的俯冲带,经日本列岛—日本海—长白山—松辽盆地的地质情况,根据最新的地震层析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均与板块俯冲、碰撞和挤压作用及地幔柱活动的形成机制密不可分。由于当前对板块及幔柱运动年代学测定的精准度,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故提出"板块构造与幔柱构造相辅相成"的概念模型,无疑对今后松辽盆地深部勘查油气资源、长白山地区监测和预防火山灾害工作,都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但对松辽盆地的冷幔柱运移及成藏时代集中在57~40 Ma的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华北陆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地带,作者确认,属于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苏联贝加尔期的晚元古代褶皱带,构成我国北方硫—多金属的构造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华北陆台北缘晚元古代褶皱带经历三期强烈构造变形,主期褶皱(F_2)的轴面、区域性片理(S_2)和广泛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成了以褶皱带中央结晶轴对称的正扇形构造格局。工业硫—多金属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明显具有构造成矿的特性。变形—变质作用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褶皱带的三次重要构造—热事件,每次的变形和变质作用都具成因联系,相随发生,但变质作用的高峰期总在变形之前,尤以第二期最为强烈显著。同时发现,强烈的顺层(片)韧性剪切作用是该褶皱带各期构造变形和片理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