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立 《广西会计》1999,(7):10-12
国有企业历史债务包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追踪观测系统调查,由于长期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甚至是竭泽而渔的政策,使得企业自我积累很少,企业每年实现的销售利润甚至还不足当年银贷利息的几分之一,以至不少企业都陷入了“为银行打工”的无奈的困境。商业银行面对...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骨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要解决国有企业的这种困境 ,就需要极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 ,使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袱 ,轻装上阵 ,融入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之中。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背景一、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债务问题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根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环节都高度集中在政府的直接控制和计划指挥运转中 ,企业缺乏自我积累 ,企业流动…  相似文献   

3.
用债要适当     
叶金良 《企业家》2001,(21):38-39
本文源于“九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国有企业债务研究》(96BJL006)。文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债务必须满足其生存、发展和脱困的需求,其次分析了负债经营如何讲求效果以及债务管理,使债务资金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伍振海 《经营者》2003,(6):62-62
<正>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尤其是企业改制后的债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有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故意隐瞒或者遗漏债务,损害兼并方或者购买者的利益。对企业改制后债务的承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企业兼并的债务承担:(1)企业吸收合并后,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应由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入市WTO,大量外国资金和产品涌入中国,使中国国有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压力,而国有企业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并且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提供者,一旦因债务问题陷入破产清算,职工就面临着下岗失业,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债务重组是目前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主要方式,本文将对债务重组的模式、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因历史原因。债务负担沉重.负债率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大量债务的还本付息使企业无法正常积累,甚至出现持续亏损。为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国家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其过程是由四大国有银行将企业拖欠的其原银行贷款经剥离并转移给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06,(11):88-89
获奖理由 马伊安,作为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朝川矿的财务负责人,在管理中参照国际上陷于困境企业自救和债务重组通行的“损失共担”原则。从扩大外延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实施了对原有债务大范围的重组尝试,开启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式创新之先河,形成了“朝川模式”,走出了一条国有被兼并企业创新债务管理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债务危机。这场债务危机已构成了深化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的主要障碍。当前,针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经济学界的基本思路是以债务重组解决债务危机。本文认为,债务重组并非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从长期来看,企业摆脱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是项目投资,尤其是新项目投资。只是企业投资行为所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予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我国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十分沉重.目前,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负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孙斌 《西部财会》2020,(2):60-62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2018年审计署对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将国家级经开区的债务状况作为审计重点,而经开区的国有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债务问题更是受到高程度的重视。本文总结并研究经开区国有企业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经开区国有企业债务管理的对策,对当前新一轮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企业债务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把企业从债务重负下解救出来──郑州、洛阳部分大型企业负债问题剖析李政新,傅晓东,王世英过度负债问题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及日常经营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改革和国有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的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案探析陈李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日益恶化,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5%一80%,其中贷款负债率为70%,30%左右的企业达到或超过100%。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采用“母体裂变”、“金蝉脱壳”、“大船搁浅,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债权、债务关系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已普遍存在。然而,企业在享受巨大好处的同时,其本身所固有的时间上的限制性和固定的利息负担,也便企业面临风险。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不仅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继续,而且所有者权益被侵蚀。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5.1%,而1997年预算内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5.1%。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高负债问题已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它直接蔌间接地制约着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财政部于1998年6月1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又对旧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又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债务重组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程中,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口益突出,成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绕不开的难题之一。为了正确认清企业的债务现状,本结合赤峰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就目前企业债务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常群虎 《河北审计》2001,(10):13-14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不仅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且干扰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 ,解决企业高负债经营问题 ,可考虑以下几种途径。一、企业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他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目前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 ,降低其高负债率。发挥国有银行的中介协调、监督、约束功能 ,利用国有银行直接核销企业间相互拖欠的债务。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 ,可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减、免息。推迟偿还本金 ,减轻债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应本着以预防为主,以结构性去杠杆为思路,以市场化方式分步骤、有计划地加以防范和化解。应建立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债务动态监测机制,以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企业债务困境,以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部分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适当释放无法处置的企业债务,让僵尸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给新经济发展腾挪空间和资源,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创新资本市场服务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债务重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解决高负债的一项措施。通过对三种债务重组方式的理论分析和效果评价,得出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重组方案是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负债过度,面临生存危机,企业要走出困境,无疑要解决好负债过度和债务重组的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过度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大难题,它的成因主要是:历史债务过重、政策性亏损,社会负担过重,企业间“三角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19.
刘文茹  庞亚辉 《河北企业》2000,(8):22-22,26
<正>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重大理论问题上指明了方向,为深化企业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企业面临着新一轮深层次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也需要交通部门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把企业改革引向深入。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两低两重一小"这五大问题,即经济效益低,管理水平低,社会负担重,债务负担重和生产经营规模小。按照十五大精神,针对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上述五项突出问题,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债务问题。解决好债务问题是加快企业改革的关键,要历史地看债务问题。对国家政策调整过程中造成的企业货款损失,企业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对因财务会计制度变化出现的明亏、潜亏,企业确已无力负担的,应作为银行的呆账损失、用呆账的准备金予以冲减;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应有大的动作,不仅各级财  相似文献   

20.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程序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社会动荡等消极影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债务重组的尝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等等,导致原本就缺乏“信用”的中国经济出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因此,债务重组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度进行。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