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涉他合同,包括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和由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64条是关于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规定,但其内容稍嫌欠缺,且在合同法中的编列位置不妥,因此,合同法应对涉他合同的规定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无权处分行为在民法学界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的规定和《物权法》对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制度存在冲突。通过对其他国家所有权转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可以通过修改合同法,将无权处分的债权合同认定为有效,在不改变善意取得条件的前提下,承认同一原则,从而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一、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订立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景。而XX中支目前的做法是一年合同期满后,受聘者如果没有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就再续订一年,如此反复。显然,这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对于约定形式的欠缺没有予以特殊处理。对此,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不区分国内合同和涉外合同对而对合同形式作出不拘泥于书面形式的立法规定,与我国与《联合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1条的悲收面要求的保留声明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维持或撤回保留的理由虽各有据,但本文认为还是应该撤回保留为宜。  相似文献   

6.
《合同法》不区分国内合同和涉外合同而对合同形式作出不拘泥于书面形式的立法规定,与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1条的非书面要求的保留声明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维持或撤回保留的理由虽各有据,但本文认为还是应该撤回保留为宜。  相似文献   

7.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限缩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以效力规范和管理规范的区分,来进一步彰显对合同自由的尊重。然而实证考量之,两者并没有明确严谨的区分标准,缺乏实践操作性。对合同效力的判断,根本途径是具体个案中进行利益的衡量,实质在于处理国家干预与私法自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就他人的权利标的所为的处分行为。在我国立法中主要体现在合同法51条,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该条是我国对于处分制度的确立。在学理上,由于两种模式下的理论环境不同,引发了对于无权处分内涵的讨论,也引发了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的联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先生所说:“无权处分行为是法学上的精灵。”一直以来我国都有众多学者在探讨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合同法》颁布后学者们围绕第51条的理解,就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有无效说,效力待定说,以及现在似乎呼声最高的有效说。笔者欲从无权处分行为的内涵出发,参照各国的立法模式并结合国内各种学说,试图找到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最好归宿。  相似文献   

10.
合同是否有效,对合同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新的《合同法》与原来的《经济合同法》相比,对无效合同的规定有了比较大的变动。根据新《合同法》的具体规定,无效合同的确认表现为多方面,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  相似文献   

11.
审判实践中对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分歧较大,为此,有,必要重新树立审理涉及违法合同效力认定案件的理念,明确分析解释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强制性法条的性质进行了界定,继而依据强制性规定的目的,对现有强制性规定作出简明分类,最后在前一分类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强制目的确定干预私法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制度、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有关选期违约制度。通过对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阐释,采用比较法,对我国《合同法》第68、94、108条之规定进行讨论,以期能为我国《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6条规定:“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但是该法又规定了在合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合同制度主要是由(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所组成。实践证明,上述规范中有的规定较为模糊,无操作性;有的规定重复、繁琐;另外,还有新的合同关系尚未纳入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如行纪合同、居间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原有的合同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制定一部统一的、完善的、具有中国待色的合同法已成为我国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在新的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对合同…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第67号指导案例的裁判说理混用了《合同法》第94条和第167条(现民法典合同编第563条和第634条)的解除条件.股权分期付款转让合同中出让人行使解除权,应首先承认股权分期转让合同作为无名合同要参照适用买卖合同,再考量其是否满足分期付款买卖的物先交付性和分期付款性,其合同适用范围应不局限于最高人民法院所限定...  相似文献   

16.
根本性违约是西方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合同法虽未直接采用根本性违约这一概念,但其实质性内容已体现在合同解除权等相关制度上,借鉴西方对根本性的规定,可以使中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国际社会更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认同,新《合同法》借鉴并接纳了英美法系的合同违约归责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根据严格责任原则,只要买卖标的物物上或权利存在瑕疵。出卖人就必须承担责任,因此《合同法》规定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价值。但《合同法》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符合《合同法》总则鼓励交易的原则,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向第三人履行问题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会产生较多的歧义。本试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相近的债权转让、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做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用向第三人履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审理合同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解释合同的过程,近年来英美合同法学者提出的信息揭示义务规则作为一种合同解释方法,对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发现这一规则要比"多数人所期望"规则能够更有效率地解释合同漏洞,同时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的合理预见规则就是一种信息揭示义务规则,这一规定既体现了效率精神,也符合公平理念.近年来学者们对信息揭示义务规则也展开了批判,为了正确适用这一规则,我们必须把握相关理念.  相似文献   

20.
法定解除权是由法律规定而发生的解除权,亦即法律在一定情况下赋予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行使解除权,为法定解除极行使的原因。法律对行使解除极的原因作规定,其意应主要在于避免合同当事人一方随意解除合同,尽可能使合同能够得到履行,以实现合同当事人双方订立经济合同的目的。其规定亦应符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这一经济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据此,本文欲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经济合同法所规定的行使解除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