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对市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决定计划,计划服从于市场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调节社会资源的两种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与市场关系中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决定计划,计  相似文献   

2.
王恩铭 《经济师》1995,(5):39-39,61
<正>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断澄清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观念,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在其运行中,要求在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重视“看得见的手”的特殊作用,使之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发挥计划作用任何社会化大生产,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上要求在它们之间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总资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社会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源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明确肯定:“计划与市…  相似文献   

4.
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的发育,但不等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经济改革的内容,应将市场取向的改革与非市场取向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即从原来高度集中,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半商品经济半产品经济的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获得有效实现的体制,转向逐步获得其有效实现形式的体制。关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志。不能把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混同,也不能把市场、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混同。  相似文献   

5.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孙宝峰,林永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组织形式以及各行各业的基本管理方式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一是选择和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初步改革,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三是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7.
<正> 要深化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研究,必须对计划与市场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证,并突出探明现代商品经济中调节方式的根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的配置和操作做出准确的对策抉择。一、社会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的历史转换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其轨迹表明,不论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还是对社会主义来说,宏观调控都是经济控制的基本形式。现代经济宏观调控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经济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的产值指标、利润指标、实物指标、收入指标、消费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宏观管理体制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作为生产发展的参数指标和约束指标。经济指标是相对性的定量控制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它对社会各经济单位的控制施以静态性的经济约束。另一种是经济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 1994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决定》后,以五大改革一齐出台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推动、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实施半年以来,应当说是初步达到了预期要求;也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展开,其难度与日俱增。当务之急是努力实现五大改革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在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前提下,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与微观基础的综合改革 五大改革的具体内容,曾有不尽相同的表述,较广义的是指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外贸和外汇、国有资产和企业改革。这就遍及宏观和微观的各个层面,并与培育和发展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相对接。一般认为,明确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微观基础,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缺少的条件。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同步前进。否则有可能相互制肘、出现脱节。深化改革的难度,难就难在不可分割的综合性。 传统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即宏微不分,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等经营活动,越过或绕过市场,政府行为支配着企业行为,整个经济以政府为主体。转向市场体制,关键一着在于政企  相似文献   

9.
邓 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独创性的重要理论。邓小平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应不应该搞市场经济 ,能不能搞市场经济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围绕这一课题 ,马、恩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 ,私有制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相联系的商品货币关系也将随之消亡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将被全社会有计划的生产所取代 ,根本不存在市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商品经济存在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独立的私人所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虽然仍存在着社会分工 ,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不再属于私人所有 ,它是未来社会惟...  相似文献   

10.
搞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而在于如何转变计划工作的职能,完善计划手段,调节市场并服务于市场。本文作者从多年从事计划工作的经验出发,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计划部门在市场经济新体制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如何进行计划体制改革,转变计划工作职能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如何认识和搞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本刊特刊发于此,同时欢迎全国计划工作领域的领导、专家为我刊研究和撰写这方面的文章,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市场手段论”和“市场基础论”两个阶段。“市场手段论”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市场基础论”从改造公有制的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可行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它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略陈管见。 (一)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要求,也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实了内容。 1 、土地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它不仅需要充满生机的商品市场,更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目前农村中的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正在发育,而土地流转明显滞后。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其它要素无法取代的稀缺资源。如果离开了土地要素的流动,农村的市场体系就不完全。搞市场经济没有无价的资源,建立正常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之与其它市场相互配套、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金融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市场金融调控为主、计划金融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一、金融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金融运行机制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计划金融运行机制、计划——市场结合型金融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其主要区别是: (一)金融组织结构不同。在计划金融运行机制中,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并不存在,信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确立的关键。一、统制经济的解除与市场的发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引入市场的改革。十几年的改革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中国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务实性,是在不断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进行的。中国市场发育的过程正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自1978年改革到现在,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措施、市场发育的程度来划分,中国的市场发育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巡视南方时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7.
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对供销社来说,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形成了新的冲击和挑战。笔者着重立足于供销社的实际,就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发展供销合作经济问题谈几点认识。 思考之一: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首要条件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要从片面强调“市场责任”“社会服务”的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转变单纯依靠行政计划“封赏”,来保持市场阵地和份额,从而提供社会服务的传统观念,树立起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有偿服务的新观念。企业的职责,就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需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理解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回顾总结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到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年政策演进的表层演进轨迹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演变,深层演进轨迹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演变,本质上是一个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以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与外部市场有机衔接的市场现代化过程。实践创新涵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对外开放深化、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政府规制改革。理论创新体现在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度优势、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优势、“一种资源、一个市场”的功能优势以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调优势上。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路径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机衔接、实现数字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赋能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转变,其中,经济变革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中国正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各个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果体现在了经济的各个层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制定,到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选择,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20.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讨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并且不断与各种文化研究相互融合。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左翼学者掀起了一股研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重新建构发展了多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