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数据,研究并检验了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发现: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整体上并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只有个别行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由相对要素禀赋条件和人均GDP所决定的传统比较优势因素对该地区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决定和影响仍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必需品又是其中的主导消费部门。  相似文献   

2.
就本地市场效应对出口贸易的解释力、本地市场效应的行业特征,贸易自由化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利用1996-2009年我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规模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对制造业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的强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征的行业呈现"放大"的本地市场效应。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内增加值出口为视角,利用我国与55个贸易伙伴国17个制造业行业2002—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探讨数字技术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会因数字技术来源差异、产品特征差异、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差异以及国家收入水平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使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需求质量(消费升级)和需求数量(市场规模)两个层面深入讨论本地市场需求蕴含的推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提出本地消费升级和市场规模扩张均能诱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向本地转移,从而推动价值链攀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1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完善价值链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Schumacher提出的引力模型,利用1992~2010年的中韩贸易数据估计了两国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在SITC一位数10大类产品中有6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SITC二位数35类制造业产品中有15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韩出口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中国政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对外要继续加强市场竞争力,对内要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2~2014年的数据对中美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和劳动力要素禀赋均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服务出口,后者小于前者;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信服务、广告服务、研发与测试服务及建筑工程咨询服务的本地市场效应显著,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本地市场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专利权与特许费、管理、咨询与公共关系服务、法律服务、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修理服务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因此,一些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一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也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说明可以通过发挥本地市场效应来扩大中国对美国服务出口,扭转服务贸易逆差,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增加值核算框架,本文测算了中国省际地区参与双重价值链的程度,并构建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等对制造业增长的空间影响的实证分析框架,考察产业间关联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及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参与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均促进了制造业增长,前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存在地区的异质性,后者相反;参与双重价值链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促进作用高于其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出口升级可促进本地制造业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进口投入占比直接降低本地制造业增长,且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负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和资本劳动比例促进制造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UN Comtrade数据库1995~2013年SITC第三版分类标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工业制成品贸易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Schumacher(2003)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业制成品对法国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表明SITC分类一位数的5~9类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均存在着较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SITC分类两位数的三十五类工业制成品中有十九类商品存在着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文认为,本地市场效应已成为中国工业制成品对法国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新来源,是影响中法双边贸易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中国在注重外部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展现。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属于支柱性产业,规模较大,在国际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实力。基于金融与产业统筹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辽宁省正致力于健全现代金融服务结构,适应装备制造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与新形势,提高其综合竞争水平与核心优势。据此,将金融服务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相应理论作立足点,分析其主要推动作用以及关键内容。通过探讨辽宁金融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综合现状,进一步指出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以期实现装备制造业有序运作,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 《国际贸易》2007,(3):10-13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家安全提供装备的任务,是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是一国工业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新贸易理论为视角,在对本地市场效应对出口贸易影响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Schumacher(2003)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引力模型的修正,利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的2002-2015年中美创意产品双边贸易数据,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整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新媒体和出版2类创意产品外,中国整体创意产品和包括工艺品、视听、设计、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5类创意产品的出口中均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逐渐取代传统要素禀赋成为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来源。当前阶段,中国应通过培育创意产品消费市场、营造创意人才生存环境、完善创意产业生产链条、促进创意产品出口结构升级等途径,扩大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影响,获取创意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所驱动,即便是此类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很高的制造业行业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却并非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所推动。这种分工状况容易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锁定效应,压缩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FDI的进入,从总体上看,对我国全部工业与机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存在着促进作用,但是对机电行业的促进作用没有对我国其他行业的作用大;而且,FDI对我国机电行业中的普通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没有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FDI对我国机电行业外溢效应相对较低的原因来自于FDI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过大,加工贸易比重上升,科技投入水平不高以及跨国公司市场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整体上,技术差距的缩小、市场需求的提高促进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并进一步发现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只体现在技术差距较小的行业,在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跨国公司更注重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反映文化产业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融合相对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应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和技术差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2—2015年中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动态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本地市场效应在功能型文化产品部门和内容型文化产品部门的异质性表现。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整体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分类文化产品出口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型文化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食品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是黑龙江省食品制造业较低的产值增幅已成为一个短板,将食品工业的整体产值增速拉低。为找到提高黑龙江省食品制造业市场绩效的理论依据,本文以SCP作为理论框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详尽的分析,以行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市场绩效进行充分的测算和评价,并结合投影分析方法得出黑龙江省食品制造业投入产出的调整值。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食品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不具有市场力量,产品差别化较小,无法形成明显的消费者偏好,与其他制造业行业相比,市场绩效仍存在上升空间。研究认为,鼓励企业兼并、合并,加大企业创新科技投入和广告投入,保证食品安全,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是提升黑龙江省食品制造业市场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4—2010年长三角制造业2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扩大内需战略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需的提高不仅不会抑制出口,还能促进出口贸易的扩张,数据显示,内需每提高1%会促进出口量扩大超过1%,这意味着在目前阶段,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中本土市场效应发挥了核心作用;对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在纺织业、化工业和金属制造业中存在着强本土市场效应,而在采矿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食品业中仅存在弱本土市场效应;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和行业竞争程度对出口有正向激励作用,而人均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会抑制出口。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4—2010年长三角制造业2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扩大内需战略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需的提高不仅不会抑制出口,还能促进出口贸易的扩张,数据显示,内需每提高1%会促进出口量扩大超过1%,这意味着在目前阶段,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中本土市场效应发挥了核心作用;对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在纺织业、化工业和金属制造业中存在着强本土市场效应,而在采矿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食品业中仅存在弱本土市场效应;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和行业竞争程度对出口有正向激励作用,而人均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会抑制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