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品牌KOL营销为研究对象,从网红经济视角出发,从KOL营销的商业价值转化依据阐述了KOL营销与网红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营销逻辑、策略类型和主要方式三个层面描述了品牌KOL营销现状;分析目前品牌KOL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这一年给众多网红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以轩妈蛋黄酥为例,阐明其从品牌VI设计、IP形象设计、节日营销、打开线下渠道等多方面的品牌优化策略,并列举了关于当代网红品牌如何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网站开始出现。目前去哪儿网虽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了较大市场份额,但仍面临着营销方式匮乏等问题。将网红经济下的口碑营销、深入营销、"品牌"营销和体验式营销等营销方式引入去哪儿网营销模式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去哪儿网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红经济的模式,基于营销理论对网红李子柒的变现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大家喜爱李子柒作品的原因,李子柒的个人魅力、作品特色与品牌营销,并对李子柒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餐饮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互联网和餐饮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模式。"网红餐厅"的发展提高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很多网红餐厅出现了"排长龙"的现象,但"网红餐厅"可能也会很快消失。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市场调查等方式分析兰州市网红餐饮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品创新、市场定位、价格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兰州市网红餐饮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靖芳 《中国市场》2011,(32):108-110
差异化品牌营销是应对当今市场经济的有力武器。为使荣昌县餐饮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和提高效益,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归纳出荣昌县本地的特色餐饮,并深入分析了荣昌县餐饮销售及品牌营销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荣昌县餐饮差异化品牌营销的策略及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利用自媒体营销方式增加品牌营销能力,化妆品行业是这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网络化妆品的用户购买数量在2016年已居第二位,而对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行为的规范研究很少,自媒体营销情境下更是不多。因此,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化妆品行业自媒体营销情境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意愿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方程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媒体营销情境下,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且网红自身的特征对其购买态度的影响最大。联系化妆品品牌的营销实践,在自媒体营销过程中应该加大网红自身影响力的树立,通过关键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网红直播电商模式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不俗的发展势头,可以促进营销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对产品的精准营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网红直播电商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媒体营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尽快了解网红直播电商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促进我国网红直播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在简要概述新媒体营销的基础上,针对网红直播电商模式进行探究,分析现阶段网红直播电商模式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新媒体营销视域下优化网红直播电商模式的建议与策略,以期为实际行业发展形成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宏观经济不断攀升,各行业指数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上升趋势。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结合后,掀起了一波“带货”风潮,而带货的群体正是活跃于互联网的网络红人们(简称网红),在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凭借自身名气与粉丝黏性,同时满足供货方与购买人群,这就是网红经济。从网红经济的角度,品牌营销策略始终面临着种种问题。本文将由李佳琦与欧莱雅事件展开,探讨如何改进基于网红经济下化妆品品牌的营销策略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社交软件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偏好和消费习惯不断改变,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近年来,中国的奶茶行业发展迅速,奶茶消费逐渐成了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参与到奶茶行业中来,知名网红茶饮品牌不断涌现。茶饮企业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中思考自身的组织结构、产品研发以及品牌传播战略。基于营销3.0理念,以"茶颜悦色"新媒体营销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在新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进入高潮,催生了"网红"这一新的职业名词。随着众多"网红"的出现,围绕"网红"产生的商业营销模式逐渐显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网红经济[1]"应运而生。在该背景下,选择对"网红"营销模式及"网红经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现有营销模式的利弊,力图在日趋激烈的自媒体竞争中,探求"网红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2],从中得到传统商业模式合理延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伴随着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微博、淘宝等社交电商APP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从而产生了"网红+淘宝"的营销模式。本文研究的"网红+淘宝"的营销方式,淘宝网也将在2016年强力打造"达人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网红+淘宝"的营销方式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网络红人的概念入手,根据目前"网红+淘宝"营销的特点,通过对现有的营销方式进行了分析以及梳理,全面掌握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在"网红+淘宝"在营销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就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并且在这些营销方式的问题下提出促进"网红+淘宝"营销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围绕"网红"产生的新型经济营销模式不断发展。本文在"网红经济"进入新时期之际,自媒体网络不断发展的当下,通过分析"网红经济"出现的背景以及"网络经济"营销模式运行的环境,提出促进"网红经济"营销模式发展的有效举措,给从事网红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模式与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新消费背景下餐饮行业的发展呈现消费更加多元用户黏性不强、餐饮企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及顾客需求从“量”变为“质”的特点。就当前成渝地区的餐饮品牌来讲,其在品牌管理中存在餐饮品牌营销推广意识不强、餐饮品牌自身特色定位不明确以及餐饮品牌管理反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后续的经营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营销助力品牌推广、优化“国潮”元素强化品牌特色以及完善反馈机强化高品牌维护管理来进行优化改善。  相似文献   

15.
当下基于网红经济背景衍生出来的相关问题及研究有很多,但专门从营销角度研究网红食品及网红店的却较少。文章从网红食品出发,概括了网红食品流行的原因,再放眼于网红店,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网红店流行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文章总结了几种现有网红店的营销策略,同时,运用SWOT模型,对网红店"泡面小食堂"进行营销策略分析。基于以上结果,为现有及未来的商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传递的渠道与速度也变得越发多样。网红,这个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自我展现的群体,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打造个人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价值潜力并创造商业价值,赢得了许多网民的注意力,逐渐形成了现在所说的"网红经济"。本文通过对网红经济影响下品牌实施的营销与盈利方式进行分析,期望能对今后企业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20,(2)
伴随着产业化的升级,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互联网的发展促成了中国网红品牌的诞生,在网红品牌收获红利的同时,如何能让品牌持续的生长,而不是昙花一现,文本通过对网红品牌"喜茶"的核心理念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将品牌理念如何贯穿整个品牌的形象设计,不断的给消费者制造惊喜,达到文化输出、品牌传承的目的,以此总结出网红品牌形象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州餐饮老字号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曾经在常州荣耀一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常州餐饮老字号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品牌形象缺乏,营销途径单一,品牌"手艺人"不足,导致知名度、美誉度欠缺。因此,研究常州餐饮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提升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红在不断涌现的同时也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行变现。本文在分析网红不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商业变现的不同模式,在网红产业进入团队营销、产业化运作后,网红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网红传播内容粗俗、不健康、钻法律空子、公然违背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现象,网红经济发展的规范管理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网红行业经营者、网红自身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手机与电商购物的普及,电商直播正成为新的井喷经济,直播营销被视为新媒体营销转化流量的利器。在新媒体营销与短视频兴盛的背景下,网红直播电商模式随之产生,利用视频+直播的方式优化升级电商购物的营销形式。新媒体营销背景下的网红直播电商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比较火爆的购物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但伴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从新媒体营销背景下的网红直播电商模式的优势、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这个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