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财政收入和GDP是众多经济指标中的关键指标,研究旅游城市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并加以利用,有利于旅游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财政收入稳定性较高,但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及区内部分市水平,财源亟待培育。  相似文献   

2.
从财源开发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调整与产业转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若要经济转型成功,就必须按照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要求设计财源系统,以此保证财源的不间断开发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观点。对系统的内涵及功能、构成内容及所需条件进行了剖析与研究,希望能对资源型城市及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源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困难的表现:一是财力严重匮乏,二是债务依存度过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比重偏低,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偏低。因此,要振兴财政必须大力提高两个比重,其有效途径在于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级理财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植财源;规范分配秩序,实现税收归位,逐步构建起税收增长率快于GDP增长率的理财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 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目的是强化中央宏观调控,逐步提高全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坚持中央财政主导地位的同时,也照顾地方的利益,划给地方一定的主体财源,从而使中央财政能支持各项改革和国家重点建设,均衡地区间的财力分配,通过均衡手段使地区间的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度之内,体  相似文献   

5.
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财政收入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来反映财政在GDP中掌握支配权的大小,即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能力的大小。表明财政收入与GD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本以江西为例,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化状况入手,通过与经济关联要素的量化透视,提出壮大财政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政体制在运行中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长期制约财政运行的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好转;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小,财源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新的财源增长点不多;部分特困县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县乡基层财政财力保障能力不强;税收流失严重。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规范政府收费机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建立财源建设新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财政收入规模反映一国或一地区政府所掌握财力的大小,如果财政收入规模过小,将难以满足政府各项职能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财政收入规模过大又将会引起企业、居民的负担过重,从而会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通过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分析,得出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县乡的财政收入。但目前农业特产税源建设发展不平衡,底气不足,缺乏后劲。因此,要尽快适应新形势,转变理财思路,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加速农业特产税源的培育,已成为各级财税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根据尤溪县“八山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78年占31.3%,1983年占21.5%,1993年占17.1%,到1996年仅占10.8%。比重的这种变动状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重的下降不是在经济滞缓甚至萎缩状态下形成的,不是因为社会物质财富创造不出来而被迫产生的,而是在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成效不能充分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1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技术创新水平,选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衡量制度因素,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发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各地市州进行个体分析后发现,财政收入占比和科技投入占比对人均GDP的影响方向有正有负.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比;同时应因地制宜,针对各市州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服务全局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面临严密的军事封锁,贸易、金融和财政问题日益严峻.陈云主持边区经济工作后,迅速理清经济运行机制,分别在贸易、金融和财政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挽救了当时的经济危局.陈云在延安时期的经济实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在管理贸易方面,调节进口,保护出口,并让内部贸易自由发展;在稳定金融方面,掌握法币和边币的比价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地方财政是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重要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地方公共财政将承担更多职责。然而,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地方财政债务风险严重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都制约了地方财政作用的发挥。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加强对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监控,以帮助地方财政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测算1979年~2008年中国29个省区财政收支横向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协整、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经济开放对我国地区财政收支横向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对地区财政收入横向差异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开放有助于降低地区财政支出不平衡;在短期内,贸易开放将减轻地区财政支出横向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剖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利用新疆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土地财政与一般预算收入、经济增长率、城市化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逐利行为是促进地方政府向土地财政"伸手"的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土地分配机制,转换政绩考核标尺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保障,财政政策转型创造了良好契机,新一轮税制改革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存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也会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因此,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广大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税收增长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当这种增长态势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时,就应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1981年~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我国税收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原因在于局部经济过热、税收计划管理方法、政府经济职能的扩张以及对财政支出效益的忽视等,协调的思路在于调整税改理念、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考虑税收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