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文章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定义、必然性与可行性、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三方面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论述,力图实现笔者的两个动机:一是对于传统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定义尝试更准确的描述;二是整合并优化迄今为止国内方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原理谈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霞 《改革与战略》2012,28(4):99-102
在既定的生产力状况下,最优农地经营规模是一个常数,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农地的产出效率。所以,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农地经营最优规模,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来定。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路径要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郊第一家土地入股的奉贤区柘林镇绿都农业合作社,建立于2004年12月,是一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分配加效益分红,合作社统一经营,吸收多元资金投入多项现代农业项目,农民实现职工化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最近,笔者就其建立两年多来的运作情况,作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6.
资源配置市场化和生产要素资产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大了对农地非农化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农民的土地权益流失严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社会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地制度变革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永包制从明晰产权的角度出发,将有效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7.
薛林荣 《上海改革》1995,(11):44-45
制约当前市郊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难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固然要有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基础,但如果我们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不及时加强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领导.那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也会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建辉 《乡镇经济》2004,(3):33-33,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民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多渠道增加收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有效办法。这是农民首先创造与实践的,是对  相似文献   

9.
一、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村城镇化的辩证关系农地规模经营是农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法则、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总供给的基础和保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然选择;农村...  相似文献   

10.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合法性[1],是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流转程序不规范、渠道不畅、农民的权益受损等诸多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福建农村土地流转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及原因,并就如何实现保障农民权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增收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占峰 《改革》2004,(5):75-79
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地制度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虽然产生了巨大绩效,但蕴含着的制度缺陷,目前已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次突破性重大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理想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孙国峰 《改革》2007,(7):71-77
从农地可持续利用与经营模式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经营模式、产权创新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农地可持续利用的产权支持和监督考核体系等三个子块出发,为农村经营模式、农地产权和农地可持续利用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研究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应重新认识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存在条件和必要性,"三农"问题最后的落脚点仍在于经营主体基于产权创新的市场主动和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相似文献   

15.
丁关良 《改革》2004,(3):66-71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两类,本文从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概念入手,首先研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其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与债权性质之九方面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法》重点和核心是调整和规范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达到真正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利用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风险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询书 《乡镇经济》2008,24(1):36-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指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农户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投入到公司中,以公司化的方式对土地经营实行规模化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益。自2007年7月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土地流转的规范性文件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存在着经济、法律和政策的一系列风险。在实践中探索这一问题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7.
困惑与希望——长久化的承包权与流转的经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志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3-95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重新明确,并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这一方面明确了制度问题不是解决体制问题的关键,强调体制变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意义。给农民消除困惑,创新体制以希望。  相似文献   

18.
樊哲银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6-118
文章认为,在实行小块农地经营的条件下,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并不能使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却会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用机械的固定成本,最终反过来阻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为使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行,必须实行农地的规模经营。而实行规模经营后,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数量增加,分摊到单位农产品上的成本下降,确实能解决农业机械化后所导致的固定成本上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熊玉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2):94-96,17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20.
农地赋权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其他流转方式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入股流转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不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对象。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特性上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较为契合,是较为理想的入股组织形式。对于公司破产时农民面临的失地危险问题,赋予入股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购买权,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险等制度创新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