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告别了为餐桌上的食物发愁的时候,是否觉得农业这个字眼,在我们视线中已经渐渐迷糊,淡淡远去?当我们高喊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候,是否觉得农业这个产业,在我们脑海中已经成为“暮日夕阳”、“不合潮流”的代名词?如果真是这样的想法,我们必定会对WTO中关于农业谈判的争论露出迷茫的神情:为什么在WTO这个大舞台上,农业谈判会成为永远的焦点?请别忘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没有发达的农业,国家的发展便缺少基本的保障;请别忘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农业需要更多的保护、支持和加强:应该记住:只有农民富裕起来,只有农村实现小康,中国才能真正步入全面的小康社会。如此看来,农业应该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如此看来,我们就会对WTO农业谈判中面红耳赤的争论、针锋相对的分歧,有真正的理解。(老于)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多年的农村工作时一再强调“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朱总理也多次强调说 ,“天下最大的事情是吃饭问题 ,…… ,国家必须掌握粮源” ,“粮食和农业问题是国民经济第一位的重大问题”。可见粮食工作历来就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不管在任何时候出现多大的困难 ,党和国家都把粮食和农业放在必保的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最直接有力的措施,农业和农村建设既存在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全党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九五”期间,我国农业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农民自主办机械化的全新时期,在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的大环境下,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99年,我国农业动力保有量达到4.89亿kW,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94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834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3万台,1999年我国主要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机耕65%,机播25.59%,机收16.29%,粮食脱粒、农村运输60%以上使用了机械,其他田间作业机械也有了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13.
要研究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背景予以全面地分析.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国内背景可概括四个方面:农产品供给告别短缺时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入WTO,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粮食生产供给急转直下,粮食安全问题再现“三农“政策调整,粮食生产供给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战勇 《价格月刊》2001,(2):8-11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呈现出农业发展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态势,已对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构成障碍.对这一现象有多种解释:一是粮食保护价太低,"谷贱伤农",出路在于提高粮食保护价;二是农民负担过重,出路在于费改税;三是农业体制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出路在于深化农业体制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温州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与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由于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生产,从原料来源到产品的用途,绝大多数与农业无关,因而家庭工业的发展没有带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反,在家庭工业发达的地方,粮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抛荒现象也时有发生。务农劳动力的素质弱化,青壮年都去从事工副业生产,在田间劳动的是“3861”部队(妇女、儿童组成的队伍)。总之,农村工业化与粮食生产出现了逆向发展的趋向。如果让农村工业化与粮食生产逆向发展的趋势发展下去,势必会损害农业的基础地位,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失调。强化农村基础,把粮食生产促上去,使工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务周刊》:改革开放30年来,在您看来,中国的农业是否开始了一些历史性的变化?狄仕文: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会继续进行,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本刊推出的《中国农业最新发展报告》,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去年我国尽管遭受了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但仍然夺得了粮食生产连续四年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四年较快增长的好成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称道的,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亿万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农业经济好的发展形式,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总之,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抓好粮食产品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先从粮食优化品种抓起,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卖粮难和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而且可以刺激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上新台阶。一、把握政策,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就是根据社会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当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引起相关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理顺粮食购销体制,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国务院在97年在全国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六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一些劣质粮食品种销售不畅,库存大量积压,影响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高粮食质量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人”。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提出“进一步拉开常规品种与优质品种的品质差价,从价格上鼓励、引导农民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农业改革以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为重要内容,至此已经历了近十年。目前,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陷入二难的境地:一是如果购销采取完全市场化策略,将导致粮食价格的提高,超出消费者承受能力;二是粮食强制实行定购数量,国家限制价格,势必回到统购的老路上去,农业市场化将成为空谈。现实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要不要市场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取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必需的代价———: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委辊 《国际贸易》1998,(11):10-12
为探讨21世纪中国的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状况,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采用“中国农产品政策分析和模拟预测模型(CAPSIM)”,对未来粮食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农产品需求方面,模型所考虑的因素除人口和收入变动外,还包括价格、城市发展、农村市场发育等因素。在供给方面,模型所考虑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