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下班后,准备去姥姥家看看.走到半路,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姥姥不经意间提起,想买雪糕吃.想罢,便径直去了超市,买了雪糕.到了姥姥家,刚撩起门帘,便看见姥姥坐在炕沿上,微微地猫着腰,将一条腿扳到另一条腿上,正吃力地穿鞋.我赶忙问:“姥姥,您这要去干吗啊?”姥姥说:“心热,想去买点儿雪糕吃.”我一听便故弄玄虚地从背后拿出买好的雪糕.姥姥看到后开心得像个孩子,欣慰地说:“刚想去买,没想到我大外孙子给买来了,比谁都中用.”姥姥高兴地吃着雪糕,边吃还边喃喃自语:“凉快,凉快!”  相似文献   

2.
宋建芹 《活力》2010,(14):119-119
仍记得12年前刚毕业的那个夏天,当我带着圆梦的兴奋和激情走到孩子们中间时,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孩子们的哭闹、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尴尬,以及家长们挑剔甚至苛刻的要求。弄得我有些手足无措。可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只能积极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以全部的热情和爱心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开始学着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学着细心地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学着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将心中那份浓浓的爱传达给每一个孩子,学着为每一个寻梦的孩子引路……  相似文献   

3.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4,(25):48-48
幼儿园的阿姨发现班上有些孩子喜欢做鬼脸,于是决定想办法让他们改掉这个坏爿惯。阿姨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亲切地对他们说:“孩子们,小时候我也曾经对别人做出难看的鬼脸,我的外婆告诉我,如果把脸弄得那么难看,长大后就会是那个样子。”这时候—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您一定后悔那时候没有听话了吧!”  相似文献   

4.
可怜母女相依为命河南省鲁山县董周乡西马楼村村民韩长鹏,本来生活得和大家一样,结果却因为一个小女孩变得苦不堪言。小女孩叫刘丽丽,今年12岁,1987年3月11日出生在鲁山县下汤镇一座山庙里。她刚出生就被父母交给一个独身汉刘万云抱养。刘万云50多岁,一直未娶妻成家,为此,他决定抱养个孩子。然而,啥事儿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让一个从没摸过孩子的农民汉子,真正去抚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还真是无从下手。于是,他想托嫂嫂韩长鹏代养。韩长鹏的子女都已成家,老太太一人独居。开始她是一百个不同意,后在刘万云的苦苦哀…  相似文献   

5.
端详着一张张抗美援朝时期军队企业赶制前线急需被装的珍贵老照片,我蓦然感道,这不正是我们要探寻的那筚路蓝缕,风霜雪雨一路走来的深深脚印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座落于武汉市硚口路的总后3506工厂旁,等待着一列列随时准备驰援抗美援朝前线的火车.为了让前线官兵早日用上棉衣棉被,3506厂的工人们连续数月通宵达旦地干在机台...  相似文献   

6.
美国孩子们与中国孩子们相比一般来说,有着较强的自立精神,他们以自己能够独立不依赖家庭,不依赖别人为荣。这与西方的突出个人的文化传统有关,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家长们习惯于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照顾自己,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多父母在婴儿大哭时并不像中国父母那样马上心疼地抱起来左拍右哄,而是任婴儿自己在那儿哭,他们的理由是:小孩子哭够了就不哭了。一般若孩子没有什么病,这办法确实很灵,孩子们不再无故哭闹。孩子们稍大就开始干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儿,先是家内活,然后是家外活。我认识一家人,夫妇俩有三个孩子,大…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立即开展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吹响了打击棉花流通中掺杂使假违法犯罪活动的号角。几个月来记者随打假队伍深入现场,采写了大量有现场感的动态消息和通讯报道,使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了最新的打假战况。 但是多数消费者缺乏鉴别劣质棉的知识,南昌一位读者来信希望能够介绍一下如何选购棉衣棉被。  相似文献   

8.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现在小学生的家长在接孩子时的第一句话更多的已不再是:“今天的学习怎么样呀?”而是换成了:“今天你喝奶了吗?”这时,孩子们谅会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奶盒举到家长的面前说:“瞧,喝了!”这些净含量为200毫升的小奶盒里是我国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为孩子们特制的。每一个小奶盒上都印有“中国学生饮用奶”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大众标准化》2007,(11):61-61
编辑:您好!偶然一次机会让我接触到《大众标准化》,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它。《大众标准化》已成为我的好朋友。尤其是第十期的内容更精彩。作为一个母亲,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本期中的《玩具啊玩具,不尽的牵挂》深深地打动了我。玩具,本是我们儿时抹不去的记忆,但现在孩子们手中电动的、智能的玩具,却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袁振华 《活力》2014,(10):55-55
我是教语文的班主任,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就是大量阅读,爱读书的孩子,可能一个月的时间不上语文课,成绩照样好,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以我们要潜心培养孩子们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可是现在网络、电视、智能手机等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如何把当今孩子们的眼球吸引到读书上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1.
成健 《乡镇论坛》2011,(18):40-40
周末回家,母亲神神秘秘地拉着我进房间,从装冬衣棉被的大箱子底摸出了我小时候围的红肚兜儿。我很是惊奇,笑嘻嘻地问母亲,“什么好宝贝啊?藏得如此严实。”  相似文献   

12.
从上学说起     
人活着实在不容易。就说我吧,经过多年战乱、跑警报、逃亡,再加上几十年来回的折腾,孩子们的妈没顶住,先走了!我居然活到八十多近九十岁,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幸运。所以我总觉幸福,就乐乐呵呵地接着活下去。朋友早就劝我写回忆,一直不想写。因为自觉一生平凡,没什么值得写的。后来因为究竟从事文艺工作,总有些创作经验,写出来对青年学徒多少有点参考价值,于是写了出版。但读者想买,进书店看看,恐怕一本也难见到。我进多少书店就没见过。如今子孙辈都已成长,看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有和我过去的情况有所不同,因而有感而发,又想写了。还得从童年时…  相似文献   

13.
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协议”履行后,儿子、儿媳下地料理农活,两位老人分别在家干家务、看孩子,有时老两口见上一面,匆匆忙忙拉呱几句就离开。2004年年底,谭老汉的老伴因病去世,丧事由儿子操办。妻子的离世,…  相似文献   

14.
马兆万 《乡镇论坛》2013,(35):38-38
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皂角村,提起大学生村官杨阳,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姑娘”。杨阳是2009年到皂角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到任后,她发现村里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年事已高,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看到这种情况,杨阳想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村里开办一个“周末学校”,利用假日辅导村里孩子们的学习,为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5.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关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6.
篆刻欣赏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别的不说,单就学习使用的笔,诸如蜡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签字笔,哪个孩子没有几种笔?再说本子吧,作业本.作本.日记本哪个孩子没有几个本?每每看到孩子们在纸上涂鸦或做作业,我便想起我小时候对笔与纸的那种渴求之感。回忆中带有苦涩,苦涩中带有无奈,无奈中,又带有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7.
体制治了谁?     
前些日子孩子生病,去医院挂号化验透视彩超会诊开药扎针,一路下来千元。我“有意”和医生商量可否用我的医保卡来缴费?医生为难地告诉我不行。孩子可以花家长们的钱,但不能“有意”用家长们的医疗卡,因为孩子们不是体制内的人。  相似文献   

18.
安义甲 《乡镇论坛》2014,(17):40-40
一天,笔者刚走进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的中心幼儿园的大门,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警笛声,紧接着是从广播里传出火灾预警要求师生安全撤离的声音。当时笔者心里为之一震,莫不是发生火灾了?笔者急忙跑进去,只见园内的操场上站了许多孩子,班级的过道里老师正在指挥孩子们从教室内安全撤离,孩子们手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而有秩序地跑到室外。原来这是该园的全体师生搞的一次消防演练,短短5分钟孩子们就撤到了安全地带。据幼儿园园长尉巍介绍:该园每年都要搞两次大型的消防演练,目的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及逃生意识,让孩子从小就掌握逃生技能。  相似文献   

19.
泡泡糖兼有吃糖和吹泡泡玩耍的乐趣,深受孩子们喜爱。但是,五颜六色的泡泡糖吃多了,对孩子们的健康是不利的。据专家介绍,制作泡泡糖的原料除了一部分是可食性的糖外,大部分选用低毒性的橡胶、塑剂及香精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口腔内经过长时间的化学毒性反应,从橡胶聚合物中分离出来,随着唾液的吞咽,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害孩子的健康。孩子少嚼泡泡糖  相似文献   

20.
于宁 《广东质量》2002,(1):38-38
看了我省查获堆积如山的“黑心”棉被和枕头的消息,心情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我心里所以难受,既由于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棉质产品,散发着毒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霉气,现由于制造这些“黑心”用品的人,还散发出一种毒害人们心灵的邪气。且看一个“黑心”棉被制造者的歪理:这些棉被黑是黑一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