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经济转型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规模扩张先于结构优化,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结构优化就成为市场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变迁中存在显著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的“三主导”、市场种类的“七重七轻”、交易品种的“三小三少”以及交易主体的“四多四少”的格局。笔者基于一种功能与效率的分析框架对这种非均衡性结构进行了合理性评估。最后指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必须加快金融创新,以结构优化为重点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窦萌 《时代经贸》2010,(10):180-181
金融工具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着国际性的金融市场的完善而不断的发展。我国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国家,要了解金融创新工具的“双刃剑”作用。我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工具的良好作用,及时控制与防范金融创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银行在充分研究我国个人金融市场状况和客户群体需求的基础上,纷纷开发了“通”字号产品。银行客户只要掌握“通”字号金融产品的特点,自如地运用,定能使个人的金融消费和金融生活更为科学、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4.
试析金融压抑下民间金融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压抑下日益扩大的民间金融,作为非正规金融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正规金融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其积极作用已经得到金融当局的重视。当前迫切要求在降低金融压抑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开发面向民间金融主体的创新金融工具,建立和完善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面向民间融资需求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金融组织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5.
陈芳 《发展研究》1999,(12):14-16
1997年,撼动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中国金融虽然岿然不动,整个经济形势未受太大影响,但在金融市场全球化、全球资金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并没有“一块安定的绿洲”。尽管我国对衍生金融市场开放的幅度较小,管理较为谨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但是潜在风险不能说没有。事实上,中国早已尝到了衍生金融市场的苦果。1995年2月上海“327”国债期货风波便是一例,因违规炒卖国债期货,损失达10多亿元,被称为新中国以来最大的金融风暴之 一, 国内第一家严格按照国际管理组建的证券巨人─上海万国证券在这…  相似文献   

6.
郎平 《经济论坛》2022,(9):89-100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确立的减排目标、适应目标、国际碳交易机制、资金机制这四大支柱已形成其内在逻辑:两大目标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引,两大配套措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如今两大措施的“金融化”愈发明显。立足“金融化”之意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体现为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然而,具有金融系统性风险特性的气候风险会随时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鉴于此,已有主权国对气候风险采取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揆诸我国,在国际层面不仅要积极响应国际碳交易机制的“金融化”,重视碳金融市场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应确保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资金机制“金融化”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国内层面也应借鉴域外经验以防范气候风险对“金融化”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经济月刊》2009,(6):90-91
危机已经终结。看一看金融市场,去年9月雷曼冲击前后开始的“冻结货币”这种异常现象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8.
金雪军  徐少君 《技术经济》2008,27(7):104-108
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大量“异常现象”,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对于“非理性的交易者能否生存”问题的回答,则直接涉及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对整个标准金融理论有重要影响。正因如此,自Alchian和Friedman提出“市场选择假说”以来,对该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市场选择假说”研究进行较系统地综述,以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使相关研究更贴近于实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郭楚 《新经济》1995,(9):14-17
衍生工具是近年来在国际金融上倍受投资者青睐的新宠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要增强其竞争力,拓展衍生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避免衍生工具过度膨胀而加剧国际金融的震荡,就必须完善监管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文荣 《时代经贸》2013,(24):83-84
作为具有“输血功能”的民间金融,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瓶颈,提高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由于金融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相互冲突、法律监管的缺位、政府导向的不明,加之“草根金融”自身的松散性与盲目性,不仅使金融领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效应。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待民间金融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压制打击,而是在充分尊重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制度,予以民间金融合法化地位并加强高效规范的法律监管,以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源于“经济人”假设的实质理性范式的批评和行为金融的兴起,导致金融市场研究中日益形成新的认知行为范式。金融市场研究范式呈现出二元化的状况的同时,两种范式在竞争中更多地表现出潜在的互补性,从而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观。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产质量直接决定金融业的效益与安全。金融不良资产的大量累积不仅冲击着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也给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业发展迅速,以至出现“银行业暴利超过烟草石油”等观点,其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持有的次级、可疑及损失类贷款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处置金融不良资产,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规范和完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可以为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更加合理的价值基准,可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善运行机制,从而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市的惯性效应:一个基于行业组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乔  汪弢 《当代财经》2003,(12):48-50
惯性效应作为一种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我国深圳股市,基于行业组合的惯性策略也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其排序期和持有期均较短;而单纯的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则不能带来统计上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4.
汪利娜 《金融评论》2011,(5):99-111,126
金融危机使“两房”和证券化倍受诟病。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经济、内生机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多个视角系统梳理美国住宅金融体制演变及“两房”和证券化的作用。通过梳理历史,客观评析了“两房”的创立对促进美国传统住宅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变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金融市场环境和“两房”自身资产结构变化及诱发的危机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因素。并着重剖析了后危机时代“两房”成为政府救市的工具运作机理和未来美国住宅金融市场改革的要点。最后提出我国保障房融资机制匮乏,应建立政策性住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殷婧 《时代经贸》2007,5(10X):180-18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金融市场逐渐实行开放政策,由原来的“大统一”逐步转变成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索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并希望以此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承接机制。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商周刊》2013,(3):54-55
中国市场一直在用自己的模式抵触西方的金融模式,比如一直拒绝将商品的定价权交到金融市场,但随着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拒绝”已经成为过去。中国黄金ETF的推出,使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金融合作机制助推“一带一路”成果由合作伙伴共享。然而,当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却面临大国竞争和俄乌冲突的外部压力,加之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风险,给“一带一路”金融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本文基于生态学的韧性治理理念,系统阐述了金融韧性治理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治理范式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在具体治理实践中,“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应重塑高效响应的韧性治理理念、构造协同共治的韧性治理主体、塑造周密细致的韧性治理体系、采取均衡完备的韧性治理举措和构建切实有效的韧性治理机制,为防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风险构筑“五位一体”的韧性屏障,搭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金融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朱郦怡 《新经济》1995,(10):40-43
在香港与新加坡急起直追之下,东京的亚太金融中心地位已岌岌不保,成为日本金融界最近最热门的话题。日本的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也纷纷载文评说东京金融市场出现“空洞化”、“国际地位日趋下降”、“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应进行有关改革”等等问题,在日本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成本高,规定严,许  相似文献   

19.
王颖 《时代经贸》2006,4(12):121-121,126
离岸金融市场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它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和东道国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离岸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意义,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分析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方式,对国内离岸金融现实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弘 《经济师》2000,(6):58-58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而金融市场则是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有赖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与开放 ,创建“宜昌金融高效区”是形成长江中上游沿江经济金融发展带 ,繁荣发展腹部“增长极”的必要条件 ,也是现阶段历史发展赋予宜昌金融事业的使命和大好机遇 ,更是宜昌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 ,不断完善和发展长江流域金融市场体系 ,促进和带动沿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加快“宜昌金融高效区”的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创建“宜昌金融高效区”的有效途径这几年 ,正是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