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燕青 《江南论坛》2000,(11):10-10,4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任务。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宪法,表明我国是—个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化、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论述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树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目前…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指出,要“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相似文献   

4.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政治地位企业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并赋予了相应的民主权利。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这种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无疑,依法治国将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时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必须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以法治国,就必须不断加强各项法律制度建设,同时要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法治观念。这种法治观念,应当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突出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突出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极大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中心内容,是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关键环节。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我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说,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依照法律来进行。这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在整个国家机关中,行政机关所占的比重最大,部门多,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由行政机关负责起草拟订,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大都需行政机关贯彻施行,范围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大,与公民的关系密切。因此,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促进各级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内容,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前沿》2006,(5):88-88,F0003
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也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行政人员要抓住入世的机遇,转变职能,自觉学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严格执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法律治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我国入世后应对新的挑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5&;#183;31”重要讲话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党的领导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途径。三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赵勇 《经济师》2001,(6):181-182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如果没有健全,完备的法制体系,对市场经济说体及其他行为加以行之有效的规范,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般地讲,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管理国家衙务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都应建立相应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相互关系中,人民当家作主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乾 《经济论坛》2006,(11):120-121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我国法律界和司法界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尤其是经济公益制度,制裁侵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势在必行,它的设立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一、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让其参与管理基层事务,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基层群众的权利,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基层民主监督问题的具体体现;既是基层政治建设的前提,也是保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万名 《经济师》2008,(7):42-43
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法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学习和弘扬董必武同志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同志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十年“文革”内乱,法制更是遭受肆意践踏,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国家遭受空前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鉴于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重新确立了法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他一再强调,从党的领导到广大干部、人民群众都要学习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邓小平同志依法治国思想的高度概括。他说,“我们的法律太少了,成百个法律总要有的”。他力主把法制建设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措施来抓,通过改革,处理好民主和法制,“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进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总要求 ,对于更好地改进政府工作 ,履行政府职能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经验表明 ,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