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地产权制改革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竹转 《经济师》2003,(2):180-181
如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稳定农民的长期预期 ,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关键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思路 ,大的思路主要有三个 :土地国有化、土地私有化、稳定和完善集体所有制。文章就稳定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 ,如何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户独立土地产权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事关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事关承包方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同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是今后农村长期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协调器,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却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尤其是农村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又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河北省在此方面也依然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村级工作是所有农村工作的基础,抓好村级工作,关键是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下,须善抢机遇,勇于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全面进步。 一、不断深化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并明确提出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要求。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问题一直是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繁荣发展的农村经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加强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搞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兆发 《经济论坛》1999,(16):36-36
稳定家庭经营的关键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户,9亿多农村人口,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自给半自给经济仍占相当比重,这个基本国情就决定了土地对广大农民而言,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既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生活的基本来源和保障。因此,广大农民对土地政策特别敏感,土地政策关系到农村政策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稳定完善家庭经济和土地承包关系能够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的均衡。实践证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既符合生产关系要适…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安全阀”与“减震器”。我国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要进行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和发展,首先就要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基本生存发展保障。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对资源巨大压力的长期性以及经济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以及覆盖范围过于狭窄,土地长期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方向转变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 农村经济、特别是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研究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有一个新的转变与提高。现在关于农村政策经常说的四句话,即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主要涉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与制度的建设问题。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城乡比较——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促避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研究表明,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但城乡的协整关系不同。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城镇居民长期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稳定,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有较大交动。因此,应根据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采取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新的消费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与经济如影随形,理清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对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机理为依据,构建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经济学院联合《经济学家》编辑部、《财经科学》编辑部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拟定于2014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举办"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问题,它需要金融的支持。国有产业银行撤并后,农村金融服务由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因素,许多方面不完善,应加速健全、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住宅政策是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住宅政策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村住宅发展政策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农村住宅发展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农村住宅建设政策、农村住宅供应政策、农村住宅消费政策、农村住宅改造政策、农村住宅处置政策等七个部分。因此,完善农村住宅发展政策体系需要多个领域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托达罗模型,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并结合江苏省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预期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经济学院联合《经济学家》编辑部、《财经科学》编辑部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拟定于2014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产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广受关注,但有关信贷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笔者基于协整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信贷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以乡镇企业贷款表示的农村信贷投向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以农村信用社贷款为衡量指标的农村信贷主体结构限制了农村经济增长.从农村信贷资金投向和主体结构两个方面完善农村信贷市场,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有8条是讲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的,还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这些内容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稳定和完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融转移视角,在探讨金融转移下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我国1986—2009年期间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非正规金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非正规金融明显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这一实证研究对中国通过正确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 农民增收困难,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很难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