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信息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已久,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规范,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信息失真两类。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无论是哪一种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失真,都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本来面貌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目前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因而,探讨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根本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显得尤为必要。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政府相关行为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从改善法律环境、规范政府职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角度出发,初步提出了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生质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在性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甚至扰乱经济秩序,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根据生成要素,可以划分为规范失真、行为性失真和互交性失真。所以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加以管理、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完善企事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人们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越来越产生怀疑,由此引起了“会计信息危机”。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会计核算问题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很有必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问题的解决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是指假冒伪劣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会计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也服从这一规律。即有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才有会计机构生产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因为有这种需求,正如假冒伪劣产品仍有其市场需求一样。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不是由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加工者所决定,而是由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决定。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会计信息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会计信息的生产。因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是相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而存在。我们只有从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去理解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的重构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旺 《现代财经》2004,24(12):31-34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市场要素不具备,尚未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重构会计信息市场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将会计信息由公共产品转换为私人产品,二是建设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群体,三是要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市场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9.
王洪玲 《时代经贸》2007,5(12Z):160-161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会计信息既是直接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统计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十分迫切。文章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和特点,从历史及现实出发,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存在的实际原因,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方法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历来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广泛关注,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领域的一大顽疾。会计信息失意的危害非常大。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入手,用成本效益原则的眼光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并找出对策,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规范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规范的欠缺与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尧明 《当代财经》2005,(8):109-113
政府规范的欠缺是导致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会计准则制定的不完全性引致了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而我国有关法律规范对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惩治不力,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决策的有用行为,会计信息的真假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及其结果。而近年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找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应对策,从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继全 《时代经贸》2007,5(9Z):146-146,148
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局限在会计作弊上,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会计资料虚龙活虎假、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多,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1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①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经济上、政治上的腐败。③会计信息失真能导致投资者和政府决策失误。③会计信息失真,能导致企业垮台,影响社会稳定。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①单纯追求企业小集团的利益。②会计管理体制不科学,不规范。③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④企业行政化诱使单位领导迫使会计做假帐。⑤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但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依法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彦龙 《现代财经》2001,21(3):32-36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标准,本文从会计信息的产生方式入手,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特征做了探讨和论述,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怀有客观 制度标准两种形式,客观标准有科学的一面,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但有时不便于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和管理;制度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当前评价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采用制度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制度标准的科学性,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就在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马咏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169-170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待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主要表现形式为:会计核算资料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经营成果失真,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报告的失真上。多年实践研究会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有直接关系,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必须从源头抓起,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机制,理顺会计信息市场中的各种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促进中国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目前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因而,探讨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根本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显得尤为必要.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政府相关行为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从改善法律环境、规范政府职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角度出发,初步提出了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增多,它不仅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原因,也有社会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剖析了会计信息的成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祝祖强  尹娜 《经济师》2000,(8):81-82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提高 ,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会计管理体制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角度进行考虑 ,较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 ,以寻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关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这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