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水费收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我国面临着水资源危机,文章通过分析资源配置方式及水价构成对水资源价格的影响,认为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必须建立合理水价机制。提出通过引入竞争,建立博弈模型,确定固定水价和可变水价,从而得出合理水价,使供水企业有一定赢利能力,使用水户能得到优质优价的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浙江省水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通过比较和论证,提出浙江省水价有一定的调价空间。本文对浙江省水价格形成机制提出建议,研究探索了杭州城市供水发展和节约用水的水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出着力完善水价计价方式,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水价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业水价政策不断进行调整。2004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的重要规章。所谓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是指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现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改革江苏现行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补贴机制.实现水价财政补贴由暗补到明补的转变.考虑到现行水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为避免大的波动.水价改革要采取分步走的方针.可通过时现行财政补贴经费承包、水价按实际供水成本收费、水价完全市场化三步走的策略,真正实现水的商品属性,实现节约用水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23):13-15
全面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是水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推行并已实施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但很多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并没有实施。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本文在梳理阶梯水价制度实施历程、进展状况与弊端,以及水价制度制定和价格机制杠杆作用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全面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节水意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一个跨越四大流域与多个省市的特大型工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对于确保该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资源是没有成本的,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福利性工程,供水理应不收费或少收费,没有认识到水经过水利工程的拦蓄、储存后,就具有商品的属性了.这导致了我国目前的水价整体过低,水价的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成本和用户的承受能力,忽视了资源因素和水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水景观已经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除小清河以南地区有少量地下水可用外,黄河是唯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属严重缺水地区.随着东营“黄河水城”建设的提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发的提速,东营市用水量将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态势,相应的配套供水项目建设速度也将随之提速.但是,优美宜人的水景观的营造应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应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河口供水部门应充分利用水权和水价等经济手段,推动水景观用水可持续利用,促进引黄供水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刚 《中外企业家》2013,(7Z):39-39
水随处可见,在看似富余的水资源背后却隐藏的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事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针对水资源紧张问题对水价进行探讨,本文将提出目前水价中存在的问题,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探究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9.
水权与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权制度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决定水价形成机制.城市水问题是由不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造成的.不涉及水权制度的改革和不正确的水权观念都不可能真正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水权理论的真谛在于水权的分散化和可交易化,由此设计的以最终用户水权为基础的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城市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8,(16):50-52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占有率不足世界人均数的25%,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占总用水的60%以上,因此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农业水价改革是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农业水价改革中应用PDCA管理循环理论,对农业水价改革中的用水总量定额和阶梯式水价模式进行检查、改进和优化,以期为农业水价改革方案和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