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其发展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从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提出实现东中西互联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大量与专业市场互动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协调发展、联系基础变化、传统产业与市场进行重组、走向国际化和高层次信息化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与区域经济的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栋生 《市场论坛》2006,(12):23-25,12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在国家规划文件中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文章从四大广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支持区域及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区际互动机制构建等层面对规划《纲要》中我国四大广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解读,并指出,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空间布局规制、区域政策和区际互动机制的日趋健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随之形成。  相似文献   

4.
韩萌萌 《商业时代》2012,(12):125-126
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对于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有重要影响,对促进我国区域内部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有重要支撑意义。金融危机过后,随着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面临重大调整。本文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探讨其实施市场性金融支持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性关系,并对其互动机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市场性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其市场性金融支持政策应该从市场性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个层面着手设计,以充分落实国家的产业和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高校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能对地方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依托,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体现了协调互动的辩证关系。要实现区域经济建设与地方高校良性互动,必须排除障碍因素。高校应充分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强大功能,地方政府和经济组织应为高校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从而找到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结合点,从而为区域经济与高校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注入活力。因此,研究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与广西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是实现广西区域经济社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为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与广西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首先分析高等教育与广西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不足,接着探讨广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两种模式.最后围绕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与广西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优化重组区域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三大经济圈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协同发展程度高,而京津冀经济协同程度相时较弱.本文通过分析近代天津与腹地的经济互动,探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发展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职能与区域旅游系统的耦合性,城市文化个性与区域旅游特色在诉求上的一致性,城市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环境建设的交融性等三个方面。就三峡库区而言,其移民新城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互动问题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典型性。现以云阳新县城为例,从功能互补、文化特色构建、运营模式创新和整合管理入手,旨在探讨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跨越发展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不发展与欠发展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资源富集的贵州乌蒙山区作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长期以来发展动力单一.并且严重制约其比较优势的发挥,这使该区至今尚未脱贫.本文认为在全球产业转移与能源危机、西部深度开发与工业化背景下,通过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内外两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以其自组织结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等动力子系统综合集成,形成强大合动力推进山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的不协调问题刻不容缓。以苏州古城为实例,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切入,借助统计分析法,对两者的互动机理以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找出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互动,推动苏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品牌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进行系统分析,展现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根据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关系,创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相关发展对策,且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路径,建设我国区域经济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良性互动,以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带动新型城镇化.通过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互动机制,分析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业转型发展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转型良性互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发展差距的日趋扩大,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的战略,以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分析我国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客观现实基础,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如何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主要是:健全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设立发展机构,建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和搭建协调互动平台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作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21世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综合性产业.本文试运用现代物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针对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机制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学习型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习型文化与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入手,探究了学习型文化是自主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阐述了学习型文化是自主创新的动力源、催化剂和孵化器以及自主创新对学习型文化建设的导向和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应链动态联盟理论、产业集群联动理论及经济空间设计规划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和经济空间宏观层面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与创新发展机理进行阐述。从多重角度指出了区域物流实现路径及多尺度空间融合机制,分析了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追求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构造竞争优势,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文荣 《市场论坛》2009,(12):25-27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海陆兼备且包含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特殊地理区域,加快海陆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对于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完善交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镇体系、增强投融资能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海陆互动,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区域文化基础上的。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驱力作用;特定区域文化产生并形成特定的区域经济;先进的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总体上对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重点在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等方面归纳了新近研究进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脉络,并以此凝练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和定位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已经初步探索出了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的实施方案和模式。本文基于这种背景研究和分析了基于传媒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首先从传媒平台的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继而分析了目前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其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相关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另外,对借助互联网等新的传媒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