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元区在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偏低偏窄、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征收主体多程序不完备而导致操作不规范;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单一而导致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途径是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严格规范征地行为、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着力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现行征地补偿款分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1日,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148号文),规定在以后的征地中必须“逢征必转,逢转必保”,以安置补偿为优先考虑,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可谓是征地补偿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伴随着城乡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比较特殊又值得我们关注的边缘群体,成为眼下越来越庞大的队伍。本文从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问题出发,以社会保障功能的视角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最大限度的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解决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梁国营 《企业导报》2012,(19):19-20
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福利入手,分析了征地补偿的现实边界和理论边界。结果表明,政府垄断土地非农化市场严重低估了征地补偿标准,合理的征地补偿应该明晰失地农民的产权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5.
《湖北审计》2014,(9):60-60
近日,秭归县政府县长卢辉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该县财政审计结果报告中提出的“加大土地补偿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会议确定,一是由国土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迅速拟定出台《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对现有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要体现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并配套出台该县失地农民保障办法、征地拆迁办法、个案处理办法和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措施;二是由财政部门拟定出台《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办法》;三是审计部门要加强征地补偿安置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及处罚力度,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问题,确保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6.
向博 《国土经济》2011,(2):16-16
2010年,德阳市从三个方面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工作取得实效。2010年6月,八角井镇就在征地拆迁上发生了一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影响恶劣,虽经过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苦口婆心讲道理,一户一户做家访,一人一人交谈心,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通过这个事件,暴露出在处理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面还存在一些瑕疵,为此,德阳市政府于2010年6月26日重新制定并印发了《德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德办发(2010)59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地调研南宁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现状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制度均衡的视角对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并从利益主体的意识刚性、路径依赖和制度监管等角度分析了制度失衡的原因,提出了应当选择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路径来进行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148号令)是在《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1993年年16号令)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在2002年开始修改16号令时,拟修改16号令制定出“北京市建设征地办法”,包括征地程序、征地补偿、征地农民安置等相关内容,即涵盖整个征地有关内容。但在2003年10月,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有关征地范围、征地程序等问题需要重新论证,所以主要针对征地补偿和安置等方面问题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其中有一部分程序性规定,但主要是为了与征地补偿安置的问题进行配套。  相似文献   

9.
祝良才  江鹏 《民营科技》2011,(10):137-137
从土地征用的概念和性质出发,讨论了我国征地补偿和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征地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完善征地有关的法律规定,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周择林 《国土经济》2007,(4X):45-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农建设项目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征地拆迁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性也越来越突出。成都市现行的征地补偿安置依据为200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即成都市人民政府78号令,此令在成都市2000年的地价、房价基础上制定,时距今日已有7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发布的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要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笔者通过对上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现状的调研,拟就本市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的建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法律均强调征地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征用土地与没收土地不同,它必须有偿进行,应以补偿为前提。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公共利益最终体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就要求政府的征地行为不仅应重视对失地农民依法进行货币补偿,还应重视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相继发布、实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保障被征用土地农民(以下简称“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不降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以2003年以来16县(市、区)320户江苏省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调查数据为基础,剖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意愿表达,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模式,以期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段坤君  段建南 《新远见》2008,(12):105-111
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安置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产生争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有关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规定,分别就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式的多样化,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土地征地补偿收益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评估》2006,(10):6-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全国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座谈会之后。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一些地方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尚未在全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及时化解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将1993年10月实施的《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进行了较大修改。那么,该办法主要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订,以及这次修订后的新办法补偿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安置,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等都成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特约了市国土房管局法规处以及征地处参与制定政策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社会保障型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征地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出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其中有的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强  李明元 《中外企业家》2009,(20):176-176
失地农民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随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的出现,其权利状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征地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是失地农民权利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关系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蜀都房地产》2004,(8):5-5
日前,四川省政府转发了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和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按人均耕地多少确定补偿安置倍数。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全省所有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一律按以下标准执行:人均耕地在1亩及1亩以上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低于征用耕地前3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