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文章尝试基于共同富裕视角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税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旨在理解税收政策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利用2001-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税政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研究结论。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趋势,增加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确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并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而释放了农村劳动力。本文为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调推进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并为深入推进减税降费改革提供了实证证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均可以带来显著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即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总体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调查分析,当前新疆“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渠道狭窄;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加,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已经成为常态,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体验效用假设,构建了工农要素流动下农村居民的幸福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机制与情境。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但却存在一定的"伊斯特林悖论"关系,即短期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进幸福增长,但长期非农就业对幸福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向抑制状态;其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非农就业过程中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渐由生存需要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但长期非农就业并不能显著提升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感知;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在本地非农就业和跨省流动的就业情境下更为显著,在女性群体、高中层次受教育程度群体中相对更高,且伴随农村居民的年龄增长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基于此,文章提出创造本地就业市场、关注非农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变化、加强非农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关乎社会公平、牵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09—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就中小银行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渠道产生的间接效应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通过就业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就业效应要大于经济增长效应。政策含义:优化金融结构中的银行业结构,使得中小银行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释放就业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蔡武 《上海经济》2018,(4):56-70
文章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分析并比较了历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发现两者呈现相伴扩大的趋势;然后采用JJ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目前确实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最后通过劳动力就业对城、乡居民各自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度的测算和比较等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城乡两地区存在的现实情况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了条件,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在长远内仍然可以有效发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情况对结论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王长凤 《科学决策》2008,(11):57-57
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意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要求;关注城乡收入差距事关今后几年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城乡之间的差距原因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促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不同的体制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改善解决措施有: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结合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小城镇(包括工业小区)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法律与法规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辛桂琴 《特区经济》2008,(4):143-144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序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发挥农村工业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入手,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消除城乡差别的建议,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We use microdata to calculate the gains of eliminating gender and ethnic labor market gaps in Malaysia for the period 2010–2017.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gaps in term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entrepreneurship,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ployers and self-employed. Female-male ratios are 64% for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82% for self-employment, and 32% for being employers. Across different age and ethnic groups, gender gaps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re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for older workers and in entrepreneurship for Chinese workers. Our results indicate substantial income gains if gender and ethnic gaps were eliminated. Eliminat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gender gaps increases income per capita by 6.54% in the long run. When we also include the employment gender gap, the long-run gains are 26.18%. The elimination of ethnic gaps could in the long run result in a smaller but still sizeable increase in income per capita of 11.5%.  相似文献   

13.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南方经济》2017,36(9):118-134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2-3):213-230
Using survey data from China,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ncome gaps on migration decisions and the sources of these gaps. The econometric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come gap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migration decisions. When income gap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the reaction of the migration probability to income gap is weaker for men than for women. The relative income of women is less sensitive to an increase in rural income but more sensitive to a decrease in urban income than that of men.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urban to rural income gap is larger for women than for men, which suggests that women receive larger monetary return from migration than men do. In decomposing income gaps, we find that the gap for men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attributes of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whereas for women, the gap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differences in returns to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别从劳动力因素、制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中筛选出7个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系统分析和判断新时期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及其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整个分位点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在高剩余阶段,制度变迁指数、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较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整个分位点上的影响较小。为此,提出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劳务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政府在劳务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政府正确引导、管理与服务是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梦芬  王丽芹  Liqin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5-107,126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