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等主办的"投资香港深度行"青岛站——"立足香港·迈向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活动吸引了青岛有意向外拓展的企业争相取经,寻求如何更好地以香港为平台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2.
方焱 《新财富》2004,(10):72-74
战后以来,香港房地产业在五次盛衰循环中走出了一批巨型企业。虽然内地房地产业与香港仍有诸多不同,但目前产业环境与香港上世纪70年代走向集中的状况相当类似。这预示着,随着土地政策的变革,内地房地产业“大洗牌”即将揭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任何运作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些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高超的重量级管理人员,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整体走向和战略制定。这些人的高明之处并非因为他们智商过人,而在于他们拥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潜智。作者这样定义潜智: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智慧的潜在形式,从经验性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深刻见解。这种智慧使企业运转更为稳健,也使管理者更加成功。  相似文献   

4.
两轮境外上市潮 中国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上上市,曾经历两次潮起潮落。 第一次始于1992年,国内各部委及各省的窗口公司,纷纷通过买壳的方式在香港上市。香港及国际投资者认为,投资这些具有中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他们可以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成果。这一次红筹热  相似文献   

5.
李溯婉 《大经贸》2004,(10):10-17
投资双轨化,说白了就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延伸,但这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政府实施的具体行动。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我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最近成为新闻焦点的“企业自由行”,是政府的新尝试,将为企业“走出去”铺建一条相当便利的通道。可能,“自由行”不是让企业绝对自由地通行,但这条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建的道路将尽量减少关卡,路自然好走得多了。道路的另一头是香港,内地企业可以沿着这条路走进香港这座自由的天堂,而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的另一边又无形地连接着世界。对一些内地企业来说,香港也许不是他们走出去投资的终极目标,而是迈向世界的一个起点,有了“自由行”这条通道,他们更愿意先到香港练兵,借助香港的金融资本和人才,逐步在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然后以香港做跳板,真正实现走向国际的宏图。为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国家在不断地改善国内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对外商来说固然重要,但服务更重要。投资促进工作是为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服务,内容极其广泛、烦琐,单靠政府一手包办,显得力不从心。广东省在实践中改变思维方式,意识到投资促进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提出改变过去由政府作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创造一种由政府指导管理、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中介机构具体执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资新体系。广东这一独特的构想得到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和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亚军以及各地投资促进机构的肯定和赞赏,将成为投资促进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自由行”和“投资促进社会化”,应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轨道,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创意洋溢的香港一向以时尚、雅致和新颖的设计名扬国际。香港贸发局在北京开设首家设计廊,锐意向推崇潮流的消费者介绍香港品牌及设计师的卓越创作,协助他们拓展丰厚的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7.
《商界名家》2006,(6):104-104
我们非常高兴与追求持续成长的商业领袖坦诚交流,他们激动人心的发展愿景和雄心勃勃的奋斗志向,让理实国际的咨询顾问有了发挥专业专长的空间。帮助这些具备成功潜力的机构提升竞争能力,超越竞争对手,一步步走向成功,是理实国际的价值和荣幸。  相似文献   

8.
《商界名家》2006,(10):108-109
我们非常高兴与追求持续成长的商业领袖坦诚交流,他们激动人心的发展愿景和雄心勃勃的奋斗志向,让理实国际的咨询顾问有了发挥专业专长的空间。帮助这些具备成功潜力的机构提升竞争能力,超越竞争对手,一步步走向成功,是理实国际的价值和荣幸。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不断进步,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在蓬勃发展,各类集团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这些企业和集团也在积极地走向国际化,并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主要力量。国企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体系,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转变传统采购管理模式,加快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步伐。鉴于此,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联系国企采购管理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有效的优化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OEM企业成功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锐 《商业研究》2004,(7):41-42
由于前期大量的重复建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资源闲置现象。实施OEM战略是他们的可行之路。但是,必须逐步提高他们在OEM合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方能有长远的发展,并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1.
雄壮的音乐声中,闪耀的镁光灯下,29家获奖企业和17家入围企业——踏上铺着红地毯的颁奖台,领取属于他们的小小奖杯、大大荣耀。映衬在他们的身后的,是背景墙上一道长长的七色彩虹,象征了这些先锋企业的荣耀与责任将共同架起一座引领走向美好未来的金桥。  相似文献   

12.
WTO多哈回合总算避免了在香港崩盘,贸易部长们不至于拂袖而去。然而,香港会议期间,一些媒体认为本土作战的中国代表团过于保持低调,有甚者更对此提出批评,称这使许多希望中国能担纲发展中国家领导者,带头与发达成员抗衡的发展中成员感到失望。在他们看来,似乎这场可能在2006年底走向失败的多边贸易谈判对中国并非利益攸关。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5,(10):89-89
欲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其推出的商品拥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除了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等方面下工夫外,还要讲究国际市场营销艺术,在商战谋略方面比竞争对手技高一筹。这方面,许多海外企业的经营艺术堪称一绝,他们都辟有独特的经营管理蹊径。借鉴这些商战中的成功经验,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增强在市场中搏击风浪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荣获“渣打银行?预言与奇迹——2008第三届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11个奖项的10家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表在渣打银行组织下,日前赴香港参加”中小企国际市场推广日”等一系列参观和交流活动。赴港企业代表表示.香港之行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为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管理和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搭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目前已到了进入国际股票市场的最好时机,要抓住机遇,加快从国际股票市场筹资的步伐。要充分利用香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特地位,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在港上市;要充分利用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及在国际投资者群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它的合作,争取有更多的公司在纽约上市;对我国发行公司而言,也可考虑先在上海、深圳或香港上市,然后在伦敦做全球存托凭证上市,并可通过144A法规在美国销售。此外,寻求良好的国际律师的帮助,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溯婉 《大经贸》2004,(10):12-17
投资双轨化,说白了就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延伸,但这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政府实施的具体行动。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我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最近成为新闻焦点的"企业自由行",是政府的新尝试,将为企业"走出去"铺建一条相当便利的通道。可能,"自由行"不是让企业绝对自由地通行,但这条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建的道路将尽量减少关卡,路自然好走得多了。道路的另一头是香港,内地企业可以沿着这条路走进香港这座自由的天堂,而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的另一边又无形地连接着世界。对一些内地企业来说,香港也许不是他们走出去投资的终极目标,而是迈向世界的一个起点,有了"自由行"这条通道,他们更愿意先到香港练兵,借助香港的金融资本和人才,逐步在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然后以香港做跳板,真正实现走向国际的宏图。为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国家在不断地改善国内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对外商来说固然重要,但服务更重要。投资促进工作是为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服务,内容极其广泛、烦琐,单靠政府一手包办,显得力不从心。广东省在实践中改变思维方式,意识到投资促进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提出改变过去由政府作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创造一种由政府指导管理、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中介机构具体执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资新体系。广东这一独特的构想得到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和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亚军以及各地投资促进机构的肯定和赞赏,将成为投资促进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自由行"和"投资促进社会化",应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轨道,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最有可能在国际市场创名牌的是那些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良,并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格兰仕在为几乎所有的国际家电名牌企业加工产品:通用电气公司的洗碗机是由小天鹅生产的……这些产品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国际最佳水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创立自己的品牌,走向国际大市场。  相似文献   

18.
《进出口经理人》2007,(9):I0006-I0007
2007年10月13~16日,第27届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一年一届的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在亚洲首屈一指,2006年展会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2481家展商参展,摊位超过3700个,有来自151个国家和地区的57791名买家到场参观。我国国内企业当然也不会错过如此大型的电子业国际盛会,在展会上处处闪动着他们活跃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大量中国内地企业积极"走出去",并纷纷赴港上市或并购香港上市公司。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或并购香港上市公司,除能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还将此作为走向国际化的跳板。由于香港和内地在证券法律法规方面存在较大不同,内地企业及投资者因缺乏对香港证券法律法规的了解而违规受罚的案例也时有出现。本文依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对香港上市公司关于权益披露的制度进行梳理和解释,对内地企业及投资者了解香港资本市场相关运行规则和做好权益披露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圈地运动”式的企业并购,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携手国际啤酒巨头SAB介入啤酒业务以来,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近40家,总产能达560万吨。这个产能甚至超过了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但问题是,华润雪花怎么“消化”好这些被并购的啤酒企业,将这些企业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