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赤字增加是否提高了利率水平的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综合考虑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诸种因素,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财政赤字与名义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赤字增加导致名义利率水平提高。其政策含义在于:在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时,不能完全忽略和否认财政赤字增加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影响;同时,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陈黎艳 《时代经贸》2013,(2):161-162
恰当地使用财政赤字会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如果财政赤字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如何控制财政赤字规模、弥补财政赤字对发挥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加速经济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对建国以来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思路,以期能为当前及未来我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慧 《经济师》2005,(10):96-96,98
我国财政赤字包括中央财政赤字和隐性财政赤字。为此,只有全面认识财政赤字的实际规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缩减当前的财政赤字规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央地财政关系协调失灵导致地方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理论假设和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协调博弈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GS 2 SLS 和System GMM的回归分析,系统研究了“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赤字决策的相互模仿行为,中央政府存在通过财政协调机制来协调地方政府的财政决策行为,但并不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央地财政关系”确实存在协调失灵,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持续膨胀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赤字笼罩全球的今天,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再度成为话题。本文将分3个层次探讨这一问题。首先研究财政赤字的规模(以赤字率来衡量)与资本形成(以资本增长率来衡量)的关系,然后探讨不同原因(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收入)造成的赤字对资本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中国40余年经济建设中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的关系。一、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的关系:两种观点我们把资本形成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投资于生产性的工厂和设备,从而积累起物质资本的过程。所以,资本形成不仅包括储蓄,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投资活动,当社会储蓄  相似文献   

6.
财政赤字一直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中关注并力图解决的问题,但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各国又不得不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自改革开放以来,有着不同的变化特点。从被动赤字到主动赤字、从结果赤字到政策赤字,政府对财政赤字的认识也经历了重要的变化。2009年全球财政赤字将达到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研究,构建涵盖经济学、财政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完整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对中国财政赤字未来的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控制财政赤字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许梦博 《财经研究》2002,28(3):27-32,38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财政赤字问题的关注比较多,尤其是1998年中国政策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后,针对这一政策的效果、财政赤字的影响等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从总体上把握这些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对中国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9年度财政预算报告 ,我国今年的财政赤字预计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达到1503亿元人民币。这对多年来坚持“财政收支平衡 ,略有节余”方针的国家而言 ,财政赤字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许多人担心我国赤字量偏大 ;也有人认为即使赤字是适度的 ,仍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三个不利的影响 :(1)赤字通过借债来弥补会产生“挤出效应” ;(2)赤字会造成通货膨胀 ;(3)财政赤字导致贸易赤字 ,形成所谓的“双赤字”。本文利用1989 -1999年我国财政赤字、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和计算 ,对这些公众关注和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双赤字)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巧妙的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美元特权地位,力图通过巨额贸易赤字来弥补财政赤字,但因为双赤字分别与美国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相关,对美国来说,很难达到目标。严重的双赤字不仅对美国经济,而且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洪源  罗宏斌 《财经研究》2007,33(4):85-95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与决策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构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我国财政赤字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下均具有一定的货币扩张效应,但由于财政赤字的规模仍然在适度的范围内,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幅度还不足以导致通货膨胀发生,我国财政赤字并不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隐性财政赤字与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适度的财政赤字,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推动作用,过度的、巨额的财政赤字,不仅不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而且还会引发财政危机。就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而言,可分为中央财政赤字和其他性质上类同于赤字的隐性财政支出两大类。目前,我国大量的隐性财政赤字已经成为诱发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支出的压力增加,给我国财政带来积大风险,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压缩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赤字构成与财政政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财政赤字分解的传统两缺口模型基础之上,建立财政赤字构成的三缺口理论模型,并据此对 1992—2003年间中国财政赤字进行分解,进而运用实际分解结果,建立中国经济波动的政策响应函数,描述和阐释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闻风 《资本市场》2002,(4):32-33
<正> 春节期间,笔者在香港度假,闲散之余,感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在缓慢回升的景象。但是,香港经济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世界性的经济萧条的影响,经济指标和就业状况都显示出目前还处于低点。而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财政报告更表明,连续多年的财政赤字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已经日益明显。财政赤字已经占生产总值的5% 2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2002年度公共财政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慢及卖地收入大幅度减少等影响,香港3月底结束的这个财政年度预计将出现高达660亿港元的财政赤字。这一数字不但创下过去10年的新高,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同步刷新,已经超过5%。报告指出,未来5年,如果不采取措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我国财政赤字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5变量系统检验1978-2003年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赤字水平、实际GDP、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货币供给(M1)的决定因素.由于货币供给受包括赤字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和难以预测,我国反周期性和内生性的货币供给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赤字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其评价,关键是看宏观经济状况和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财政赤字就是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不能搞财政赤字。因此,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及其进度,需要认真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为进行一定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融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在政府赤字和税收既定的条件下,政府融资的不同选择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则不相同。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作为财政赤字融资的一种选择。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条件下反通货紧缩的一种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财政赤字的必要性进行了微观解释,并提出财政赤字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是治愈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的观点。针对这种观点,结合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与企业利润有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进而说明财政赤字是中国企业短期利润的来源,这与中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平衡财政赤字有举债和银行透支两个途径,二者可兼用。举债要视当期财政收入状况为前提,银行透支超越社会承受力一定限度将致发通胀。因此,必须关注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承受力。从全国看,财政赤字规模---一定限量银行透支应以一定限量社会闲置货币资金的存在---社会承受力为依托。财政赤字宜用积极手段平衡。  相似文献   

20.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确定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1979-2001年的国债规模进行了拟合.我们的结论是发行国债额几乎等于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之和,而这一债务格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