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二见彭真 从1937年7月31日至8月2日,于光远两次见到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之一的彭真,而且是在保定和太原两地,真是难得。 早在北平时,于光远就听说,北方局的书记是少奇同志,彭真那时不用真名,大家习惯喊他老魏。他作为北方局负责人之一,直接同民先总队部党团(相当现在的党组)联系,可是于光远竟无缘相见。  相似文献   

2.
7.北平入党 于光远即将离开广州重返北平,到民先总队部去工作。这就意味着从一个有谋生职业的人向职业革命者转变,说不定再也没有大学助教那种稳定的收入了。家里弟妹都小,父母又无工作,全指望他养家了,这样一来如何向家人交待?总得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讲出来让家人和亲朋信服。 正当于光远踌躇之际。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3.
8.大难不死 1937年3月,于光远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他渐渐地产生出一个想法:“打仗要死许多人,共产党员要站在斗争前列,牺牲的机会就多,大概会先死。”可是面临绝境,于光远却又化险为夷,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五六天后,党刊《人民之友》出号外,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发出号召:“为保卫北平,不怕流尽最后一滴血。” 正当于光远磨拳擦掌,准备奔赴战斗前线时,党组织给他下达了新的任务:“你在民先全国总队部负责与各地方队部的联络工作,不能因打仗就此中断。党决定派你去河北保定建立民先临时总队部,并以此名义继续与各地民先队部保持联系,开展工作,并做好河北省武装斗  相似文献   

4.
10难忘太原 自从面对面接受彭真同志指示后,于光远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两项工作中. 在太原典膳所,他先抓组织建设.有了马寅兼任组织部长,又通过清华校友、山西牺盟常委纪毓秀,物色到薄怀奇来当宣传部长.值得可喜的是竟在太原国民师范找到了卢明德,他就是上海大同大学的高材生,那个假装"自杀"的,一起办工作夜校的好友程淡志,现在化名卢明德.两人久别重逢,欣喜万分.卢满口答应,很快搬来临时总队部,担任兼职干部,长住典膳所.两天之内,这些工作全部办妥,临时总队部正式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5.
5、走马上任 1936年,于光远在清华大学毕业了. 毕业前夕,对于去留问题,于光远找民先队李昌和其他几个朋友商量.他们都说,我们不一定都留在北平做救亡工作,外地也迫切需要人去开辟工作.正巧那时清华大学的一位上届毕业生冯秉铨,已担任了广州岭南大学教务长,他来函要一名清华本届物理系毕业生去他那儿任助教,于光远当即答应,接受聘书,决定去岭南大学任教,并在广东开辟民先队工作.  相似文献   

6.
10 难忘太原 自从面对面接受彭真同志指示后,于光远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两项工作中。 在太原典膳所,他先抓组织建设。有了马寅兼任组织部长,又通过清华校友、山西牺盟常委纪毓秀,物色到薄怀奇来当宣传部长。值得可喜的是竟在太原国民师范找到了卢明德,他就是上海大同大学的高材生,那个假装“自杀”的,一起办工作夜校的好友程淡志,现在化名卢明德。两人久别重逢,欣喜万分。卢满口答应,很快搬来临时总队部,担任兼职干部,长住典膳所。两天之内,这些工作全部办妥,临时总队部正式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7.
3插班"清华" 从小于光远养成了刻苦学习不畏难的好习惯,即便家境贫寒,也要坚持半工半读.他回忆当年时说:"在那个时候想研究学问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的思想还是占着上风",934年决定转学清华就是这种思想状况的表现.那时听说清华大学设有研究院,大学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8.
当之无愧的大学问家——于光远。 一生涉猎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学艺术等几十个领域,人们称他“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大学问家”。 一次次高层研讨会上,他那闪烁智慧之光的思想火花总能给人以启迪,人们称他“思想发起家”。 一个个寒暑秋冬,他南来北往、步履匆匆,将蓬勃不息的热情,深谋远虑的目光抛洒在共和国的国土上,人们称他为“社会活动家”。 一部仅仅记录他著作目录的书竟厚达四百页!浩浩数千万字的著述,早已不是“著作等身”能够丈量!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 本刊从本期开始,对《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故事》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0.
11.
2.批斗“判官” 于光远舍弃了一次去西藏考察的机会,急急忙忙往北京赶,却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成了革命的“对象”。 中央宣传部被红卫兵、造反派们称之为“阎王殿”,红卫兵们随心所欲地将各级领导干部分封为地狱里的官吏:“大阎王”是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二阎王”周扬;“老阎王”有张子意、张磐石、李卓然、许立群、林默涵;才提拔不  相似文献   

12.
5.接受批斗 文革中的批斗会,几乎是“大斗三六九,小斗天天有”,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是不能幸免,斗争会一个接着一个,接受轮番轰炸。 这一天,以“斗人”闻名的学部机关,开了批斗于光远的大会后,紧接着又发出通知,第二天哲学所在建国门还要批斗。心地善良的于光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还念念不忘关心他人,说是你们派人来沙滩中宣部大院押送人,走到建国门,  相似文献   

13.
14.
就在红卫兵抄于光远的家、小东日记被没收的那一天,还出现几件有意思的事。 文革初期,给许许多多中学生带来了实惠,不用上学听课,不用作业考试,整天“冲冲杀杀”,象做游戏一般,一会儿给黑帮戴高帽子游街;一会儿给“牛鬼蛇神”挂大牌子示众;一会儿贴大字报、刷白石灰大字标语;一会儿到走资派家抄家,顺手牵羊,捞点什么…… 那一天,一群中宣部大院里的红小兵跟着造反派、红卫兵闯进了于光远家的四合院。  相似文献   

15.
一张无中生有的大字报贴出来了。在于光远的名字前面冠以醒目的“叛徒”帽子,还用红笔打着××,令于光远火冒三丈!最最让人气愤的是,写大字报的人本来就知道于光远的历史是清楚的。尽管在去保定途中和在南昌、广州有过被日本鬼子、宪兵司令部临时拘留的事实,党组织已完全调查核实,作过没有变节行为的结论,而他却诬蔑说:“在南昌,于光远是从‘狗洞’里爬出来的‘叛徒’”。 抗战初期南昌的情况又一一重现眼前。  相似文献   

16.
6.“牛棚”生涯 1968年底,旧中宣部的“黑帮”们依然住在沙滩那个大院里,而当时作为中共文革喉舌的《红旗》杂志仍和中宣部合用原来的一栋大楼,两个单位的办公和住宿区都没有隔开。俗话说“冰炭不同炉”,常去《红旗》杂志布置工作的姚文元认为旧中宣部的“黑帮”住在这里,对自己极不安全。为了“纯洁环境”,加上文革新贵关锋、林杰之流早就对于光远住的那个小院子垂涎三尺,就这样,一大批中宣部的“黑帮”分子统统赶出沙滩大院,去车公庄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于光远在中宣部工作,1964年起兼任了国家科委副主任,1965年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热潮中,于光远来到北京郊区的通县农村搞“四清”。 运动刚开始,国家主席刘少奇亲自到桃园大队蹲点,他要求中央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各派一个人组成“机动队”,随时随地听候他的调遣,蒋南翔当队长,于光远是副队长。说来也怪,原来确定社教的目的是解决“农村干部四清四不清的矛盾”,做法是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依靠贫下中农,为农村干部“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的,后来不知怎么又变成“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也大权旁落,不再过问中直机关的“机动队”,弄得于光远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就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之前,上级有指示下  相似文献   

18.
19.
3.天堑变通途 [画面:湖北地图。叠印出长江、汉水全景] 湖北、武汉雄居长江中游、承东启西、南北交汇。古称“九省通衢”,造化了最长的黄金水道。 [画面:武汉蛇山黄鹤楼、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二桥、三桥、黄石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湖北境内,继1957年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接着架上了第二座、第三座--…-现已经架上了第五座。 [画面:武汉客运站、汉口火车站、天河飞机场] 轮船从这里开出,1125公里到上海;1370公里到重庆。 火车从这里开出,1209公里到北京;1080公里到广州;1045公里到西安;1556公里到南宁。 飞机从这里起飞,一小时四十分到北京;一小时二十五分到广州;一小时十五分到上海;一小时四十分到成都。 [画面:武汉市全貌(航拍镜头)]  相似文献   

20.
2 神龙出山 [画面:李岚清、王兆国、陈清泰谈他们刚到二汽参加建设的景况和体会] 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共和国的一位伟人挥动起有力的巨手,将一支建设的红箭指向鄂西北山村十堰。2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最大的卡车生产厂家——东风汽车公司,已在这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并后来居上,一跃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生产厂家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