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建国四十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工业管理,改变了旧中国极端落后的工业面貌,建立了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领域中的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发展,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近十年来,技术引进工作发展快、规模大,对推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征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煤炭作为基础能源需求量猛增。2003年至2011年间,很多企业看准时机,迅速扩大产能规模,收入和效益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婉宁 《化工管理》2011,(12):25-27
<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满足人民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比较,工业企业品牌建设明显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工业行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实现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成为建国60年来炼油能力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10年。在这10年中,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快速增长,总体格局不断变化;炼厂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替代燃料发展稳步推进。2009年我国炼油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推动下,走出了由低走高、扭亏为盈的过程。目前我国炼油工业已进入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继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今后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注意把握投资和投产节奏,确保我国炼油工业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1—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12省市民营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对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与"效率空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存在引发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和"效率空心化"的作用机制。股价上涨一方面对民营实体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加剧民营工业的"规模空心化",另一方面对民营工业的技术效率存在促进效应,一定程度上又减轻了"效率空心化"。宏观政策上,可以通过调控资产价格、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来对民营工业"空心化"进行积极干预。短期内要为民营工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长期内要抛弃"依靠低要素价格在低附加值领域维持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利润源泉,民营工业的"空心化"才能真正好转。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近20万亿元,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20%。而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资源税改革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资源税改革,“加快”二字,  相似文献   

7.
随着WTO的加入,21世纪我国炼油工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在体制、资源、规模、结构、质量、技术、建设、法规和重组等方面析的跨越,才能使我国的炼油业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染料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一个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染料和有机颜料生产国,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已形成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企业改革方兴未艾,体制机制转换成效显著;创造了我国染料工业的辉煌业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奠定了我国染料工业向更高质量与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区际工业分工格局的形成和特征 建国以来,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国家主要是依靠强大的直接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所掌握的人、财、物资源,并按照区际要素互补原则,来组建全国的工业分工体系。由于不存在要素市场,地区间要素流动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因此我国在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中央财政再分配政策和国家投资布局政策来实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丰富的硫铁矿资源,发展硫铁矿制酸对促进我国硫酸工业的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自身资源来发展硫铁矿制酸,并推动其向着大型化、清洁化以及延伸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效益,并促进我国硫酸工业取得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工业组织的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区域比较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工业组织所具有的两大重要特性:一是各地区工业集中度与工业经济绩效存在着“反常”的十分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二是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不同,大中型企业内部没有规模经济性,而小型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性却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各地区工业组织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因素,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良改造,要充分重视小型企业的发展,并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产业组织问题,主要在于揭示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规律及其实现方式,通过对产业集中度、规模经济水平、进出入壁垒的实证研究,深入系统地分析我国工业产业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和优化产业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等不同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驱动型。但这个结论是在排除了资源环境因素影响后得出的。本文在纳入资源环境因素后,对影响工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环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大大高于资本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我国工业增长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还没有完全摆脱资源驱动型的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对宏观经济政策包及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工业发展呈现新变化 在现如今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工业经济的新变化,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换挡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 2008~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速是下降的,2014年降到8 3%,总体上居于合理区间.增速适当放缓,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毕竟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承载,另一方面能够腾出精力进行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富集省区之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内蒙古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发展成效显著.但伴随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资源型产业的持续扩张,基于资源优势发展内蒙古工业经济仍将面临轻重工业贡献比例失调、产品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社会整体进步缓慢等挑战.为此,内蒙古必须站在全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梳理发展思路,运用现代新型工业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为11%在2009年12月21日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已经确定为11%。工业发展将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世界乙烯需求和生产能力增长前景、国内乙烯装置扩建及新建项目情况,分析我国乙烯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指出未来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以规模经济为主导,以新技术开发来提高装置性能,以天然气为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地域内高度集聚并有机结合的整体,特别是其工业布局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规模较大,城市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中日两国城市工业发展横向比较,来说明城市工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吴中伦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02-108
本文采用DEA-SBM方法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呈现规模收益递减趋势,产品创新投入相对过剩;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纯技术效率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显著。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结构升级与国有工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国有工业布局有很大关系,这两者是造成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基本原因。因此,应当通过推动国有工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即在资源流动的条件下,降低基础工业中国有工业的比重,提高国有工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体系的升级和加工工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