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不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贝洪俊 《经济问题》2002,(11):51-53
盈利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与企业盈利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越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越高,因此,提高盈利质量的关键就是要突出主业,壮大主业,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形成自己的核心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入手,探讨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营业务贡献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营业务贡献率变异系数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异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盈利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重视主营业务利润,提高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主营业务利润、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刚 《经济管理》2002,(4):56-64
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主业,提高核心能力,才能持续增加公司的价值,以往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业绩时,往往忽视了对公司业务利润构成的具体分析。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构成中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所占比例过大,盈利质量不高且持久性较差。同时检验了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近几年逐年下降,原因有宏观环境影响,但会计政策的变更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是主要的。上市公司仍表现为较强的竞争力,体现为连续多年增长的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较为稳定,主业优势突出,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表现优于净利润。并分析了上市公司亏损面和亏损额加大、部分上市公司主业不主、缺乏竞争优势的原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玉梅 《经济师》2001,(12):121-122
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直接决定着证券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业绩优良、富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 ,且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尚难以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还存在着诸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协调、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过大、违规进行信息披露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认真地执行新股发行核准制度和完善退市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降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提高盈利水平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6.
黄毅  张学文 《经济地理》2012,(8):108-112
非主营业务与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数量模型表明,非主营业务对种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因公司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因时期不同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出现较大波动和随机性。结论表明,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与经营绩效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为种业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保障体系,使其重视主营业务的经营与发展,确保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黑龙江省上市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素质提升,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比重大、改制不彻底、历史包袱沉重等历史原因的影响,除少数几家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外,全省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差、主营业务竞争能力不强,再融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马静  康霞  杨海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78-79,101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多数T族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不同类型T族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发现从整体上看,主营业务收益是构成2010年沪市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主体,但是对于大多数T族公司特别是"摘星"公司和恢复上市公司而言,非经常性损益是它们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应多管齐下,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和监督,促进T族公司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略  邓作强 《技术经济》2009,28(12):88-92
本文以2004—2005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优于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其上市后业绩的下滑更明显;流通股比例对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配股绩效与募集资金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圈钱”行为,上市公司配股资金投入项目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卞文针一对中国土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圈钱"行为,从卜市公司配股绩效出发进行实证研究,一是检验上市公司配股后绩效大幅下滑;二二是从舞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净刊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利润是其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体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利润是上市公司利益攸关方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职工集体福利提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财务危机预测进行研究。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出发,选取了10个财务预警指标,经过回归分析得出,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五项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要从提高盈利能力、提升营运能力、增强偿债能力、提高成长能力、保障现金流的充足几方面来应对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13.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以2011-2014年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对当期及滞后一期企业价值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经营情景会对该中介效应产生影响,其中企业营业利润水平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规模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研发投入及政府补助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玲  李心合 《当代财经》2011,(12):110-118
文章以2003-2007年为时间窗口,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CEO变更前后,公司经营业绩与CEO变更的关系,不同继任模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会引起CEO发生变更,非国有上市公司CEO变更可能性高于国有上市公司。CEO变更后,公司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国有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幅度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在常规变更样本中,外部继任公司业绩改善程度优于内部继任公司;在非常规变更样本中,回归结果则相反,内部继任公司业绩提升幅度高于外部继任公司。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业绩提升主要来源于线下项目、非经常性损益类项目,而非公司的主营业务。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分析师、审计机构等多个角度,对某上市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监管者对其的行政处罚存在时滞,投资者经历了先过度反应、后又理性回调的过程,分析师能够区分非经常性损益在每股收益中的作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  相似文献   

17.
方秀丽 《经济问题》2012,(1):114-117
中国商业银行业正面临经营环境转变及监管层逆周期审慎监管的双重压力,其原有的盈利模式亟待转换。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指出资本节约及效率提升是中国商业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通过对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财务数据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在保持盈利高增长的同时中间业务迅速成长、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快速提高、费用控制卓有成效、资本内生已有体现,其转型方向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一直是家族企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从家族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以2008年年报中的100家家族上市公司与100家非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个方面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非家族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除了在高管年薪上差异不是很大,其余变量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家族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企业绩效皆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影响都显著,且都呈正相关,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非家族上市公司大。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则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