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各地随即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经济改革。有学者指出:"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及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和海洋产业。"笔者认为,就西部地区而言,实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受惠于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生产和净出口国,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在享有绝对规模优势的同时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优势递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借助局部调整自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证解释影响制造业战略升级重要因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以此从加快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重构产业价值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效应等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制造"战略升级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何铁 《企业家天地》2006,(11):11-12
战略投资者是拥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人才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园区经济等,从而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当前,应当从创新招商引资思路、优化经济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区域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非均衡配置,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迈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差异不大,但人力资本的质量与积累能力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的非均衡配置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动的制度创新,以及加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利用外资整体性战略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外开放30年,展示了中国利用外部资源将中国区位优势与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相结合整体性战略布局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整体性引资战略经历了从规模到质量的历史进程: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从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升级向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延伸;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从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到生产过程中发挥外资企业开发和使用环保技术的正效应;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柳思维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2):F0003-F000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一直沿袭着“资源依赖、低技术低效益”粗放式发展方式的中国旅游业,凸显要素投入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不合理、产业效率低下等诸多矛盾.亟待通过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2018-2022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新五年",在经济发展道路上,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必然选择。当前,吉林省面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要把握战略机遇期,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完成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利用新产业结构、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尽早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西部地区以资源禀赋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西部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过度资源依赖中走出来,寻求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该在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基础上,提出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结构调整主体创新,塑造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良好环境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2.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需求特点的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并提出了我国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操作取向:一是需要顺势而为,以居民消费需求特点的变化为导向,以消费升级为抓手,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构建产业新体系;二是需要以政府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基础,保障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三是需要重点推进以服务消费为主导、信息消费为引擎、文化消费为支柱、绿色消费为支点的消费领域升级,挖掘产业升级新动力,激活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转换的活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高精尖"产业层次高、耗能低,具有较高的利润产值和较强的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是北京市加快促进现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研究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空间发展现状与前景,考虑到不同产业间企业资质的差异,选取十年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共28646家作为研究对象,对"高精尖"产业区域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高增长、集聚性、辐射广等特点,未来北京市应以"高精尖"产业为基础,发挥各区域产业优势来承载"两区"建设工作,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冀之间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产业趋同现象,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协作倾向性较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未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作与转移应积极构建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边缘化地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产业生态化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缘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投资引诱力不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产业生态化是边缘化地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边缘化地区产业生态化创新的对策措施,即: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产业结构整合优化、创立生态产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6.
空港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形态,可促进区域经济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经济发展问题,尤其是中部产业升级以及如何实现中部产业升级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是粮食安全在产业升级中也仍然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粮食安全角度考察了中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石化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等不足,应结合管理学里的集成创新理论,构建"产品—产业—区域"的纵向集成创新路径,促进辽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渐回流,一直以低成本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了优势,促使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迫在眉睫。文章基于CAFTA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制造业回流下该区域产业升级所面临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挑战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及提升价值链、培养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品牌和营销网络、构建模块化生产网络、调整产业结构、创建良好硬件环境等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