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霜 《黑河学刊》2010,(9):157-158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整体呈显出鼓励社会成员流动的趋势,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突出在人际交往方式上。可以说,流动的社会为当代人的人际交往设置了新的问题。从随礼这一人际交往的一个侧面透视大社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困惑,以及当代交往方式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慢跑作为一种经济的、简便易行的运动,已经融入现代生活中.慢跑锻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要长期的坚持,以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愈现代生活方式产生的"文明病"的目的,从而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预防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单波 《辽宁经济》2005,(5):110-110
传媒作为沟通人类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影视传媒,由于其可视性、具体性和主动性等特点,更是受到当前人们的认可。作为一种产业,广播影视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状态息息相关。当人们每天以不同的视觉角度打量着身边不同形式的传媒主体和手段时,他们似乎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对提高影视传媒内在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魏杰 《开放导报》2002,(11):40-41
为什么人们容忍不了收入差距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对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批评程度,要远远比对于收入差距的批评程度小得多.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往往可以容忍,但是对于收入差距则有着强烈的反抗心理.  相似文献   

5.
张领 《中国集体经济》2008,(25):148-149
在政治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文化思潮日益繁盛,人们的思想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年轻的这一代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其艺术创作中注入了流行文化与大众媒介的趣味,使其艺术创作具有更多的时尚元素。面对流行文化对当代油画创作思想的冲击,我们将以何种态度对待——是"拿来"还是"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地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事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媒介来拉近关系,人们再也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人联系。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信行业中的所有业务本质上都是传递信息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通信行业中,可以良好的改变通信业务的工作方式,利用电子技术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快速的传递信息。"互联网+"的提出增强了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度,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发生了全新的改变。据此,本文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变化来分析"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智慧旅游"逐步兴起,并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使人们认识到了智慧旅游的前瞻性。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智慧旅游已经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智慧旅游进行探讨的前提下,分析了"智慧旅游"与"数字旅游"的关系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最后提出我国发展智慧旅游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装饰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而它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又真挚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只有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装饰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汽车的社会角色与挑战 汽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人都认识到,在解决了人们的“温饱”(衣、食、住)问题之后,“行”的问题就必然突出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但是人们已经进一步认识到,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除了“门到门”  相似文献   

10.
豆海菲 《魅力中国》2011,(12):185-185
现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只重视功能性的开发的生活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重视心理情感体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时常感受到很大的工作压力,而各式各样的“趣味”产品很大程度上可以丰富生活,缓解压力。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上,把人们的需求通过设计表达出来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付继航 《魅力中国》2014,(9):310-310
当今,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快捷地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自由地对话与交流;可以随时获取整个世界的最新发展动态;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一再使人们陷入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的当中。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它所蕴含的众多思想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用。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内圣外王"等思想,时至今日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值得人们重新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杨林 《魅力中国》2011,(4):234-235
在阐释中国社会关系网络如何形成和运做方面,以“随礼”作为切入点,是一个不错的视角。某些学者曾就此提出过很多具有启发性和值得深度思考的观点。人类学家阎云祥在其著作《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中,通过研究礼物馈赠和经验性实践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实际功用,又能给人们精神上美的享受。这些艺术设计在维系艺术和社会的强劲关系中,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一个社会之凝聚力的征象。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能起到调解人与自然、沟通人与社会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国务院把社区建设列为政府的职能.这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已经提出,即通过政府和人民携手的力量,通过民主自治的方法,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自我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生活和福利共同体.社区是聚集在一定的地域中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作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青少年,无疑要受到这个特别环境的条件、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已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数字时代的到来在给社会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变化。在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数字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普及和进步,图片作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数字时代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视觉图像已经给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结合数字时代图片编辑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实践中的实际不足,对图片编辑及图片编辑机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张杰 《中亚信息》2012,(Z3):53-5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惊喜地发现,在中亚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容貌与普通中国人别无二致,操着一口浓重的陕甘方言,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似乎带着人们穿越到了晚清时期,他们就是东干人——19世纪下半叶被迫迁往俄国境内的中国回族后裔。那么,现在,这些人的生活如何,作为海外华人的代表,他们又与"故乡"有着怎样的联系?"说起东干的历史,现在很长了。东干人到中亚已经130多年,就像我已经是第四代人,现在已经有第六代、第七代人了。"现任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安胡塞,今年50有余,2000年7月上任,多年来一直为东干族的发展而忙碌奔波。在他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社会,责任召唤和约束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记载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包涵着丰富和深刻的意义.如今,"责任"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责任已经进入我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各种关系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歌种"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山歌歌种。其传唱流域广,传唱区域跨省越省(区),传唱民族众多,具有开放性、多重性、交融性等特点,也成为极具特点的地域性音乐。对其进行活性文化保护与开发势在必行。而把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既可以发展地方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让其适应社会,在开发创新中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元 《重庆与世界》2016,(34):13-20
从现代性角度来看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认清主体网络生活和当前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在现代性语境中,网络开放性和全球化易导致网络行为主体道德观念弱化、价值取向紊乱和民族意识弱化。网络技术"去人文化"使得工具理性大肆扩张,物化困境加剧,社会秩序动摇,生活意义的匮乏和缺失。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社会失序和主体自由丧失,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不得不依附于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就是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陷入一种病态的快感体验及享乐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