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地农民问题是造成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石家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土地产权、征用补偿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对土地和农民相关的制度进行创新并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城中村”,这些区域一致保留着原始的“公神”崇拜,保留或修建了各类“村庙”予以供奉。“村庙”在精神依托、社会活动、宗族亲缘关系等方面发挥着民俗学意义上的作用。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庙”出现了被拆毁或变换用途或勉力留存的现状,因此再次发掘“村庙”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现实作用和精神意义,探究当下海口以“城中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文化建设,关照“原住民”和“新移民”的相处模式、文化认同、精神交往,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和融洽新社群关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素容 《全国商情》2007,(2):123-124
本文运用数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和生活状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的失地农民,仅仅从提高征地补偿、提高收入等经济角度考虑是不够的,生存能力建设才是全面的解决之道,征地安置政策的思路应该是使失去土地的人重新建立生产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在于解决好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目前农村社保尚未立法,且社保制度建设基本是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耕文化悠久灿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农业智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农耕文化正面临着中断的威胁。做好农耕文化的发掘传承与保护利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广东农耕文化传承困境的分析,提出加强农耕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进行创新式开发与保护、加大对农耕文化的传播普及力度,借鉴实用经验化解农耕文化目前面临的挑战,深入挖掘广东省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效益,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容  苗兴旺 《全国商情》2011,(Z4):50+56
本文主要对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失地农民的生存与生活状态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强化土地征收制度调整等,解决加强失地农民利益保护、强化失地农民安置与社会保障和发展问题,实现共享经济发展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应高度关注失地农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兆辉 《西部金融》2007,(10):66-67
近年来,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出路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亟需通过制度安排切实解决.尤其是具有国家宏现调控职责的中央银行,应积极关注失地农民金融服务缺位现象,尽快出台金融支持失地农民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手段帮助失地农民自主就业,自主创业,为失地农民生计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8.
试论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和安身立命的基础。解决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根本。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应当制定妥善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拓展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措施,提供法律援助,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凸现。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缺口较大,有必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加快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网,增强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失地农民的权益、补偿安置、市民化及社会保障等四方面,研究视野较窄,还有待于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就业状况、满意度及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生存境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位的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所需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保证城市和区域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生态位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城市资源空间的基础上,以提高城市生态位为目标,有效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我国城市化大潮中,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很快,建树也颇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重要突破。但是,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亦不少。因此,未来几年城市经济学学科必须突破若干重大课题,比如,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城市化健康发展问题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角色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方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政府间的竞争。城市要实现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城市经营的内涵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它不仅仅是经济资本的经营,更重要的还包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经营。在城市经营中,城市政府应担当起城市发展的规划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服务者、社会保障制度网建立者、社会资本的培育者等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原理,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对我国1999--2005年22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市区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同城市地区的城乡收入比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本文还依据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交通与都市旅游的相关度及协调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交通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选取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软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上海市交通与其都市旅游的相关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分析两者的协调度。研究表明,上海市交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相关性和协调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为城市群的扩散过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区域均质经济增长状态;区域成长出经济核;核富集成长为初级城市;初级城市发展为中大城市;大城市间相互影响成长为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功能疏散出现逆城市化.六个阶段的发展状态取决于要素聚集扩散的相对变化程度,不同区域的城市由于其依托的资源基础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聚散速度.京津唐与美国城市群的圈层发展方式对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城市旅游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促进作用。研究和度量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大连市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隶属度概念对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出定量评价,从而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为妥善处理大连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的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详细分析了导致城市经营风险的各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应该从城市经营价值观,政府定位、职能转变,城市经营监督机制、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以及城市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入手,防范城市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