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影响和塑造着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而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某医科类高校大一至大四在校生施测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人际价值观中较为突出的是心理品质、情感沟通和社会交换;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在性别、不同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0%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医学生人际价值观部分维度和人际关系总分及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弱相关(P<0.05)。新媒体时代对医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行关注和积极引导将有助于医学生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对医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人际信任分成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分成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以200份企业人际信任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均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并且情感型信任比认知型信任对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认知型信任比情感型信任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同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表明,工作年限对认知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显著,而对情感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民财产权利与社会资本的纽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的产物,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并传递到物质资本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能力的放大作用。结构型社会资本包括关系与网络,关系与网络的建构同公民财产权利之间存在着纽带关系。在公民财产权利得到制度界定与保护的前提下,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得以突破特殊信任的藩篱,使得个人的交往对象普遍增加,最终通过筛选,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也会增多,个人的社会网络也因此而得以扩大。认知型社会资本包括共享的隐含知识、信誉、信任、合作的规范等,是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与人们的认知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本类型。公民财产权利的形成与确立,在推动个人交往扩展,从而促进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增多和社会网络相应扩展的同时,也会导致认知型社会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将工作疏离感(work alienation)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体、人际、工作及组织层面四类:个体层面集中体现在人口学变量、个性心理特征;人际层面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领导风格:工作层面集中体现在工作特征、角色压力;组织层面集中体现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公平.工作疏离感的后果则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等)和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偏离行为等)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发展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及后果的整合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6.
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政治心理的发育和社会制度创新发展中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政治心理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关系.肯定了政治心理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指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公民意识是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转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在人类法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传统法律思想中的儒家法律思想,以其"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贯穿于中国法律文化思想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但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更深刻地体现于法律制度当中,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研究命题。本文以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伦理法、道德法、家族宗法为出发点,就儒家法律思想对当代法制建设的思想构建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济团体及其他部门机构在利益驱动下,与广大公民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传统的民商法在此问题上的调整力度具有重大的不足,而行政法领域对此又受到很大的制约,于是公益诉讼便成为一个适合于社会需要的制度构建引进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0.
公民规则意识的强弱与否 ,是衡量一个社会繁荣、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确立 ,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西方宗教的道德戒律曾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则意识的确立助了一臂之力 ,而中国的儒家学说却起着较明显的阻滞作用。中国的入世 ,使我们规则意识的培养面临更迫切的现实性和紧逼性。  相似文献   

11.
儒家“大学之道”深深影响了传统中国社会,对社会及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对国民人文素质的影响,体现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独特的积极作用。《大学》之“大学之道”所展现的是儒家追求“王天下”最高理想的理论依据,其中“三纲领”是其政治伦理体系的最基本框架,而“八条目”是实现平天下理想的具体步骤;它们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儒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诸方面的和谐内容。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和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丰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模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优良的儒家传统文化是两千年来中国人共同创造的,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连绵不断的辉煌历史,即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它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其中“以民为本”“举贤任能”“慎独与礼治”“和而不同”四种思想是优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此借鉴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优良儒家传统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社会资本已处于极度不良运行之中,现代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就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在此情况下,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构建社会资本的理论资源,发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关于善治的人本精神,对于解决现代管理中频频出现的一些问题显得十分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认识现代管理、先进文化、社会资本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从优善治,发扬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组织是特定的文化、社会环境与企业规模的产物。当前,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是最佳选择,而坚持传统狭隘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经营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升华“家”的观念,以整个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实行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是我国民营企业传统家族经营演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传统公司法所保护的把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唯一的目标已不符合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重构一部符合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精神、商业价值观,使公司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现代商法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孝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然存在,它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儒学伦理纲常的发展使孝这一道德准则在社会关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儒学的开山之作《论语》中有相当的篇幅记录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这基本构成了儒家孝道的理论体系.在另外一部儒学经典《孝经》中,则是集中展现了儒学之士对孝道的阐释,这一理论阐释对中国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和经济法规相结合的产物,义利观是其核心内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分析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实现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重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管理哲理源于传统的儒家文化,故在运用传统管理理论和思想于现实时,我们更应从儒家文化入手,充分发掘传统管理哲理的精髓,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型管理哲学。本文试图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传统管理哲理的产生、发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儒商,是在实际商业活动中践行儒家价值观的企业家和商人,他们秉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努力实践着"义"与"利"的均衡。工具理性的泛滥造成西方经济组织和个人对于成本与收益之间过于线性化的要求,而金融风暴无疑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再现。全球经济不能再单独依赖于这种片面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道德的价值观系统,具有东方思想文化底蕴的儒商理念,亟待重视和发扬。文章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将"义以生利"作为研究儒商的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计量方法来验证儒商精神(义)与企业绩效(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否真的能够"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