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国》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著名代表作,10年的漂泊游历之后带给他许多感触,使其思想不断深化和完善,完成了这部内容极为广泛,影响今后历代文论思想的十卷本《理想国》。对《理想国》中有关"理式"、艺术教育和"灵感说"的观念进行详细分析,以及亚里士多德对相关思想的发展和更新,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2.
模仿说自古希腊以来,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就是一个很重要且颇具影响力的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理论学家和哲学家都为模仿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两人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各有其道理。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学说的论述,并结合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说明在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模仿现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著名画家徐悲鸿在学术上有一句名言:“似我者死”。意思是说,盲目模仿他的风格,只会走进艺术的死胡同。同样,在生意场上最忌讳的也是盲目跟风。如果你能在经营上与众不同,独僻蹊径,那么,你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模仿说"起源于古希腊,而中国则缺乏模仿观念,至少模仿观念很不发达。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在先秦已产生了有别于古希腊的模仿观念——文化模仿观,在这种模仿观念中,又蕴涵了两种特有的模仿观念——艺术模仿观和符号模仿观。与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说重形似相比,中国先秦的模仿观则重视对道(包括天道和人道)的仿效。先秦模仿观对后世的文艺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檀林 《大众商务》2006,(10):48-48
著名画家徐悲鸿在学术上有一句名言:“似我者死”。意思是说,盲目模仿他的风格,只会走进艺术的死胡同。同样,在生意场上最忌讳的也是盲目跟风。如果你能在经营上与众不同,独僻蹊径,那么,你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喜欢文艺和哲学。王国维早于鲁迅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思想,所以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对鲁迅早期文论思想的形成有过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二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角度,但都有对传统和外来文论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鲁迅汲取了王国维的重视文学特性的一面,但反对他完全排斥文学社会功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鲁迅与王国维又都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但是鲁迅更强调理性、客观的"神思"作用,因而纠正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狭隘和错误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论观。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文小说虽然移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传统,但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小说题材、模仿类别、小说艺术及小说作者等方面。出现不平衡的原因,从小说外部讲,主要涉及越南社会历史状况的特殊性、汉文学在越南的地位,以及文学表达工具等问题;从小说内部讲,主要涉及小说创作传统和汉文小说家创作心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四因说","四因说"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并且将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形成过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并简要分析"四因说"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贯穿于"四因说"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术形态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批评文体产生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方法论方面:先秦子学的对话模式使得古代文论长久呈现出一种"以说为论"的批评形态;史学的叙事传统,孕育了中国古代的文论叙事,汉代出现的序跋和宋代以后大量涌现的诗话、词话,是古代文论叙事的最为常见的文体;经学采用"传"、"注"与"章句"等形式,直接启发了后世评点,评点中的夹批、旁批和评注等皆由此而来;玄学的"得意忘言"使古代文论家在讨论某些难以理喻、难以示范的理论问题时常常借助于隐喻,隐喻体于是成为古代文论中重要的批评体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早期的希腊哲学出发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说"理清了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哲学来源,深刻分析了其四因说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正确评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妙悟与西方文论灵感说的相同点在于二者同是艺术的直觉。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代作家重视积累,认为妙悟思想火花的迸发是日常功夫厚积薄发的结果;而西方文艺理论强调产生灵感的主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实际体现了中国传统重客观、重主体内在能动性的思维与西方重个体价值的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关于重建文论话语”已成为文艺学界主流语系之一。不过,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环境而言,”重建“文论话语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困境具体表现在:语境混乱,原创性稀薄,文论研究的边缘等。审视、清理这些将有助于重建文论话题。促进文论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张爱玲的研究,在文论界还少有人从接受史方面来涉足。本文试图从对张爱玲其人其作的接受,来探讨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接受的外部精神气候,以揭示艺术接受的内涵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的文艺审美教育观,恪守以文艺审美知识的普及开启民智;寓"温柔敦厚"之审美教育精神及"人性美"之教化于艺术教育实践中;其独树一帜的文艺审美教育观和强调艺术教育"三鼎足"的理念,关涉人的"类本质教育",于当下反思我们的文艺审美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反思借鉴价值。同时,丰子恺先生在文艺审美教育及其他艺术理论开创的话语实践中,融中西话语资源为一体,形成自我文论话语的写作范例,也值得成为我们今天文论话语重建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神思是一个重要的古代文论和古代美学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构思或想象,应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内涵.神思是艺术构思、艺术想象的思维过程,是写作过程中作者形成艺术形象的心理活动状态,是产生灵感、运用语言完成艺术形象描绘的艺术思维和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兴的概念出现较早,但后人对它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本文支持比兴说的观点,重点分析"兴的起源与性质、"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和体现、"兴体现的我国原始思维方式以及"兴的美学审美价值等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燕  朱晨  季红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2-164
在古今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我们的艺术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继承与创新时期.面对纷乱的、峥嵘的多云艺术场,我们认为艺术的继承应是创新中的继承;艺术的创新不能仅仅是一种盲目的模仿西方,应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吸收一切营养、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其中对悲剧性格作了相当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可以看出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古希腊,所有的城邦公民都要参与城邦事务,没有任何个人权威可言,彼时公共的政治生活被视为人类活动的最高形式。是而亚里士多德精辟地说:"城邦之外,非神即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