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孟冉 《云南金融》2012,(6X):242-24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合并浪潮不断兴起,商誉日益成为公司重要的资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要求企业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外购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尽管如此,学术界对于商誉还是存在诸多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简单介绍外购商誉后续计量的不同方法并重点分析减值测试法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一直是会计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于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关注更甚于从前。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商誉及由此引出来的问题。进而介绍了商誉的基本概念,包括商誉的本质,构成要素,商誉的减值等。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由于自创商誉成本的难以计量,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故本文主要讨论外购商誉。由于我国只确认外购正商誉,不确认负商誉,因此本文除非特别提出负商誉,其余所指商誉均为正商誉。本文对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负商誉及其涉及的问题,使得本文体系趋于完善。最后是笔者对商誉确认和计量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及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已经得到共识。按照商誉的取得方式进行分类,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予确认。合并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企业对被合并企业的购买成本高于该被合并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企业更倾向于在盈利还是亏损的情况下计提商誉减值以及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后续盈利情况如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在重新审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自创商誉对并购商誉减值的"缓冲"效应出发,探讨年度减值测试法存在的问题.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阐释自创商誉"缓冲"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以供应商关系管理为研究情境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集中的供应商体系所产生的高自创商誉显著地降低了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法制环境较差地区、制造业中以及公司市场势力较强时更加明显,支持"缓冲"效应假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讨论商誉会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明确指出新三板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处理商誉,原本不受重视的新三板商誉问题迅速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爱仕达并购新三板公司为案例,对新三板企业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巨额商誉、后续减值不明等问题,进而提出有关改进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6年A股年初有商誉余额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对于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本文发现:(1)公司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对商誉减值计提有显著的影响,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公司更可能提取商誉减值准备.但相比牛市,未达业绩承诺的公司在熊市更可能提取商誉减值准备;非重大并购比重大并购的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未完成时提取商誉减值准备.(2)业绩承诺期结束后,承诺期内完成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通过盈余管理完成承诺的公司)的商誉减值准备会显著提高.我们也对商誉减值计提的信息含量进行了讨论,发现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公司提取商誉减值会提高商誉减值的信息含量,降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商誉减值计提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7年实施的新准则对商誉确认及其后续处理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相对旧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有较大变化.尤其是单独提出了“商誉减值准备”。结合国际准则对商誉减值的有关规定,对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以及减值处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商誉减值与股价崩盘风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商誉减值促进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结论显示: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当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等相关文献,为公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市公司商誉“暴雷”现象的发生,商誉减值成为会计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并购会产生高溢价的商誉,会计核算中计提大额的商誉减值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基于A公司收购多家公司并进行业绩承诺导致高额商誉减值的案例,分析了商誉减值的成因、影响,以及减值法与摊销法下各自的经济后果,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中对企业会计异常的识别发挥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大所审计能否对商誉减值异常产生抑制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相比经过小所审计的公司,经大所审计的公司商誉减值异常水平较低。经过Heckman两阶段回归、随机样本匹配等一系列方法的稳健性检验,该结果未发生改变,说明大所审计能有效约束客户公司商誉减值异常行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商誉减值异常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商誉减值激进行为,大所审计对商誉减值规避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所审计对商誉减值异常的抑制效应在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更加显著;大所审计可作为机构投资者、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替代机制,对商誉减值异常产生抑制作用。这些结论拓展了对商誉减值和审计师的研究,对加强商誉减值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商誉减值引发的公司业绩“暴雷”风险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商誉减值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减值提高了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积极性,但降低了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机制检验表明,商誉减值通过增加双重代理成本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坏消息、卖空机制下,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通过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以维稳股价的动机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减值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准确度的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公司中更显著,在自愿披露公司与强制披露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政策制定中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3,(22)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不进行摊销,但是,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合并方式的不同对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标准,本文针对不同的合并方式下合并商誉的减值处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崇胜 《南方金融》2023,(4):86-1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不合理的高商誉和不规范的商誉减值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构建合理、有效的商誉不当减值行为规制体系,以优化全链条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实践中,商誉不当减值行为呈现为确认阶段的不合理高估、计提阶段的规避行为和激进行为、披露阶段的欺诈等样态。商誉不当减值行为易发、频发,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并购决策失当、业绩承诺机制异化、商誉会计处理规则过于原则化以及商誉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孱弱。针对商誉不当减值行为的多样性以及诱因的多重性,要采取统合规制的策略,整合公司法、会计法和证券法等多部门法在规制公司并购决策、商誉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欺诈等方面的协同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利弊,对于上市公司大额计提商誉减值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探索,并给出结论,针对商誉后续会计处理方法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赵志鹏 《会计师》2019,(3):26-27
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泡沫及其一次性重大减值处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要素之一。随着我国上市企业并购活动的愈演愈烈,合并方在并购后的商誉泡沫现状日益突出,所以,并购后的商誉减值成为财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商誉处理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商誉的确认、初始计量以及后续计量等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提出了确认商誉价值和把控商誉风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进而为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其减值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钦 《会计师》2019,(8):5-6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转型扩张战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并在并购重组后引发了巨大的商誉泡沫。本文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现状为基础,对商誉减值计量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对外强化商誉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管、内部完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等方式减少商誉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为背景,研究了该文发布后年报审计质量对商誉减值预告的影响及原因。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能有效促使公司在应当预告商誉减值时进行预告。审计质量影响商誉减值预告的原因在于年报审计的溢出效应,具体通过两条影响路径实现:一是高质量审计能够提高预告信息的可得性,体现在当商誉所涉及的子公司数较多或非疫情突发期间时,高质量审计对商誉减值预告的积极影响更大;二是高质量审计具有督促作用,能够降低公司不预告的动机,表现为当公司内部控制较差或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时,高质量审计对商誉减值预告的积极影响更大。本文结论丰富了审计溢出效应和商誉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对监管部门精准监管和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未达标与商誉减值是当下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根据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未完成情况计提的商誉减值是否充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购标的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可被视为并购标的未来获取现金流能力的信号,业绩承诺完成越差,计提的商誉减值越多。但无论是按照“参照公司”测算出的商誉减值预期值,还是按照业绩承诺在并购时影响商誉的幅度,基于业绩承诺未完成情况计提的商誉减值总体上是不足的。进一步地,当业绩承诺距离到期日较远、或净空值较大时,上述商誉减值不足问题更严重;证监会《第8号文》的发布和交易所的问询监管对商誉减值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进一步检验还表明,按本文方法识别出的商誉减值不足样本与事后监管方识别出的商誉减值问题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本文的判断方法对商誉减值的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军 《会计师》2019,(23):9-10
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溢价并购,既不属于无形资产,也不属于一项独立的投资,需要单独进行确认和计量。上市公司溢价收购股权形成大额的商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颇深。正确的认识商誉的定义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意义重大。规范商誉的初始及后续计量,避免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出现对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商誉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6,(11)
中国证券市场的并购交易自2013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蕴含的商誉减值风险也不断加大。本文首先探讨商誉的本质和计量,认为现行会计准则采用"总计价账户论"的间接计量方法计量商誉,是商业价值的主观判断和可靠性、谨慎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一种平衡。其次,从扣除商誉前后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商誉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商誉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并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业绩承诺和业绩补偿条款、充分识别无形资产、分步收购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最后,探讨了商誉后续计量,从商誉减值测试的困难性、外部商誉内部化及商誉摊销的优点三个方面论述了支持商誉摊销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