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长期发展和目前的多重因素可以预见东亚货币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亚洲经济和金融的融合程度仍然不很理想。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比如:蒙代尔的要素流动性指标、麦金农的经济开放度指标、凯南的产品多样化指标、托尔和威利特的政策一体化指标、哈伯勒和弗莱明的通货膨胀相似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近年来亚洲货币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但鉴于工资与价格的灵活性不强,产品分散程度不够;区内贸易占各国与各地区贸易额的比例不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差;经济合作的基础与机构缺乏,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原因,东亚目前要开展大规模货币合作的条件是不成熟的。但是该地区今后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能和愿望会不断的加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深化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本文梳理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表现和特征,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引起的东亚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对东亚各经济体的影响,揭示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存在的缺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祝小兵 《商场现代化》2008,(18):353-354
本文介绍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欧、美、非三种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模式、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启示:区域货币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祝小兵 《商业科技》2008,(18):353-354
本文介绍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欧、美、非三种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模式、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启示:区域货币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喻国平 《江苏商论》2006,(7):160-162
东亚区域经济体货币合作的推进形式是一个典型的循序渐进、多轨并进和形式多样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问题过程中的有效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清迈协议》的签订,东亚货币一体化正式进入区域货币合作阶段。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在区域货币合作中,需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在货币合作中起支撑作用。东亚各国(地区)货币中,日元由于种种原因,难成区域性主导货币(核心货币)。由于人民币近年来的不俗表现,其竞争力不断增强,将最有条件成为区域货币中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商》2016,(8):194-195
本文利用多重结构变动检验和SVAR模型研究了亚洲国家围绕亚洲货币单位(AMU)进行汇率合作的状况。估计结果显示,在货币篮子中引入AMU之后,尽管美元仍然是区域内最主要的锚货币,但在2006年后及金融危机影响期间各国汇率相较于美元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结论是:先从各国货币与AMU保持稳定联系着手,加强亚洲区域内汇率合作,循序渐进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郭媚 《现代商业》2011,(5):28-2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货币种类的减少已成为一种趋势。欧元的成功启动,拉美国家的美元化倾向,使东亚国家开始纷纷提议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组建货币联盟,最终达到货币一体化的目标。本文从亚元区提出的背景开始,对构建亚元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实现的模式做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汇率理论的主要学派。多恩布什(Dornbusch)是货币主义现代汇率理论的代表人物。但是多恩布什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在实证检验中很不理想而受到广泛质疑。文章对以多恩布什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现代汇率理论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奥布斯特菲尔德和罗高夫(Obsfield,M.and K.Rogoff)建立的汇率动态模型。最后,文章介绍了货币主义现代汇率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萍  段万春 《商业研究》2008,(1):119-122
货币在各国间兑换的无障碍是GMS国家贸易便利前提条件。目前在中缅两国之间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中都存在着货币兑换障碍,该状况的存在对外贸易、投资等构成一定的危害。为此要了解缅甸金融和外汇管制的状况和导致货币竞争障碍的重要原因,采取相关对策,促进中缅贸易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在两变量模型中,1998~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中日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在多变量模型中计量证实,日本对华贸易收支取决于日本总产出、日本进口关税、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以及中国总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仅仅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只会对日本对华贸易收支产生不利的影响。政策建议是,中日两国应该采取贸易合作政策,这样中日双边贸易收支都将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效应的理论解释及其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运用一个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模型,证明了“在预期假说框架内货币政策只能引起收益率曲线平行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坡度”这一论断是错误的;接下来运用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框架下,证明了货币政策行动模式(参数)会影响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效果、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及其动态特征;之后用一个基于中关两国比较的经验证据说明上述理论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既给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目标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也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操作工具提出了挑战;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也会给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应以消除扭曲为着眼点,寻找二种政策的平衡点,加快改革,以使二者更好地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秀惠 《商业研究》2012,(4):137-142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亚的金融合作,使得预防金融危机,确保东亚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成为了中心课题,而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所必要的是汇兑市场稳定和构建强大的金融系统。在经济相互依赖越来越深的环境下,区域间所要具备的,首先是区域内金融当局之间交换必要的信息,加深通货和金融层面的对话与协调,创建一种区域内的共同货币,此外,加强与美国的协调及与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调和也是必不可少的的手段,借此也参考欧洲的共同货币—创建欧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景海萍 《中国市场》2009,(2):112-1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而这一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探索如何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推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根据特别提款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及其过去几年的汇率变化,人民币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对美元的浮动幅度会加大,而对欧元和日元的浮动幅度可能会减小.为此企业应该做好汇率风险防范、进行产品创新,适当增加欧元、日元等货币的使用,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