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晓晓 《时代经贸》2007,(8Z):229-230
本文首先论述了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并确定其内容,然后主要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中心,在界定其定义和其在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中与其他原则的区别后,重点指出无过错责任原则并非是绝对的,它仍有免责事由,即如果有免责事由存在就可以不承担责任。这一特点看似类似于过错推定责任,但实际上两者仍有根本差别,不可相混淆。  相似文献   

2.
王京 《经济师》2008,(2):82-83
侵权行为法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其拥有巨大的社会功能,所以对侵权行为法归责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文章从宏观角度对侵权归责做了一个论述,并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以期完善我国的侵权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近期的事情。其产生之所以如此之晚,是以主权和责任的相互矛盾为基础的主权豁免原则的存在和法治国家原理的观念密切相关的。“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以什么标准确认国家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它是国家赔偿理论研究和实际立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其保护的隐私范围更加广泛。网络隐私侵权主体不仅包括与传统隐私侵权主体相似的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还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这一新的侵权主体。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较之传统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有其新的特点:侵权行为更加隐蔽,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网络隐私具有经济价值导致在损害事实中出现了财产损害这一新形式。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过错推定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条重要归责原则,其适用范围在各国民法中的规定并不尽相同。过错推定是对行为人实施相应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的推定,这种主观心里状态的推定必须有赖于侵权行为主体的确立。在过错推定原则中,损害事实的本身已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加害人要推翻法律上的这种推定,就要证明自己在主观上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6.
公平责任原则是基于公平的考虑而设立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一,其本质是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案件中权衡当事人之间的责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公平责任原则的界定不够清晰,导致其在适用的过程中法官任意扩大适用范围,产生新的不公平。试图从法的价值角度来分析公平责任原则在适用中存在的不公平,以期对将来的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34-135
在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中,对该法的归责原则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的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制度已经转变为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并用的归责体制。结合新法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与刑事赔偿范围,新法确定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
过错是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重要因素,在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过错原则是一般的、普遍的原则,也是最为古老的原则。而过错是过错归责的基本构成要件和最终构成要件。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三款规定:“公民、法入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法律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致他人损害,虽有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存在,但若没有过错,行为人仍不服侵权行为责任。这充分说明了过错问题在侵权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吴涛 《经济师》2008,(7):73-74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到底是采用严格责任还是过错责任,无论是在法学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界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文章从违约责任及其归责原则的概述、两大法系中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出发。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28-229
学界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始终见仁见智,即使在1994年国家赔偿法通过后,对该法确定的违法归责原则在不同的赔偿范围内依然有不同理解。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的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制度已经转变为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并用的归责体制。其中,违法原则主要适用在行政赔偿范围和部分司法赔偿范围,结果归责原则在部分刑事赔偿范围内有明确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总原则。我国借鉴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采用违法原则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杨文志 《时代经贸》2007,(4Z):24-25,28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论是在民法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界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本文从违约责任及其归责原则的概述、两大法系中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及其司法实践、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展望四个方面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不科学的概念不可能造就科学的法律制度,这既是基本推理也是最简单的法理。多年来学者们对于归责原则这一侵权法的核心问题纷争不已,且大都只是单纯地从民法或法制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甚至是各说各话。如果从概念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对归责原则的概念进行科学地剖析,在厘清了归责原则和归责事由的关系的同时,在实质上也就重构了侵权赔偿归责原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行政主体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在行政赔偿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1995年国家赔偿法采取了违法责任原则,2010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归责原则,但实际上仍然以违法原则为归责原则。违法归责原则难以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事实行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行政失职等的行政赔偿问题。从完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入手,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行政赔偿范围,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补救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实现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5.
王彦勇 《经济师》2010,(4):80-81
迄今为止,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演变路径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同相对性时代无责任原则;第二阶段是过错责任时代;第三阶段是严格责任时代;当前,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考量,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进入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16.
也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本从新的视野对这个问题进行诠释,认为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7.
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章认为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归责原则法学界存在四种不同的观点。主观归责原则存在其合理性,已渐成学界主流。我国行政处罚归责制度存在缺陷,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吴敬南 《时代经贸》2006,4(8):48-50
本文比较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方面的差异,并介绍了相互融合的进程,详细分析了新《合同法》对违约责任所采用的归责原则,以及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权利义务,并为完善我国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环境侵权责任现有立法实行的是无过错归责原则,面对目前环境侵权归责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现有环境侵权归责的一元归责体系,在对原有归责体系进行批判和借鉴吸收的过程中,提出对一元归责体系的突破和完善,纳入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尝试着去实现对环境侵权归责体系的最优化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