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宁波市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出台《宁波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及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在各自的产业基础上,按文化特点、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截至2016年,全市各地共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52家,其中被认定为首批市级文创产业园区15家,首批市级培育文创产业园区17家。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丰创意广场、鄞州国家广告产业园3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创产业园区。文创产业园区的集聚、孵化和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一个质的转变过程。文化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产业链,聚合大资源,推动大繁荣,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转型的经济给予宁波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宁波市在"十二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宁波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培育、延伸和整合、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并将重点推进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20个重点文化品牌、30个重点文化项目和50个重点文化企业建设,即"1235"工程。宁波市将投入百亿元用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典型代表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更成为宁  相似文献   

3.
宁波创意产业园区历经十多年建设,从初创逐步走向成熟。透析产业园区发展演绎过程、产业集聚结构以及空间地理分部,获悉产业园区五种产业集聚模块层次分配特色,以和丰创意广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错位发展”以及“一园多产”、“多功能 一站式服务”形成宁波创意产业园区独有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3,(19):51-52
今年7月,“美丽海曙”宁波市首届微电影大赛正式启动,旨在用微电影的表现手法展示海曙区作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形象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和现代之美。与此同时,我省首个微电影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宁波“启运86”微电影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即将动工建设。园区毗邻杭甬高速段塘出入口、轨道文通二号线、机场高速和宁波汽车南站客运中心,由4幢旧工业厂房改建,融入电影文化等时尚元素,总建筑面积近三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快发展的模式。不过,就目前国内已有的各种所谓文化产业园而言,其中很多并不符合产业集聚的标准,或者缺乏文化内容产业,或者是以物业为主或者休闲商业为主的地产形态十分突出,总体上多数园区都缺乏"两个效益",很多都面临重新定位和提升改造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14,(9):I0003-I0004
截至目前,宁波拥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1个、县(市)区级园区5个。上述宁波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1420家,总产值超过42亿元。同时,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民和·惠风和畅文化产业园和余姚文山创意广场等一批新兴文化创意园区处于规划或在建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春平  王娜 《老区建设》2012,(10):32-35
文化产业园作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已经成为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骨干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助推器。近些年,在政府为主导和市场为主体的强力推进下,南昌产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园区建设逐步向内涵提升阶段发展,园区管理也渐趋规范化。与此同时,南昌文化产业园区也存在产业优势薄弱、集聚效应不明显、文化品牌欠缺、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业态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为此,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拓展延伸产业链、完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园区金融扶持力度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载体和依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兴建文化产业园区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衍生了发展理念不科学、规划定位不合理、集聚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不显著等问题,亟待通过控制园区数量和规模、优化园区生长外部环境、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等路径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10,(1):2-3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成立于2009年5月,园区整合了原北仑国际物流园区、霞浦精细化工园区和霞浦工业小区,园区的成立标志着宁波开发区、北仑区在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全面加快临港服务业集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园区地处港口腹地,距北仑港二期码头6公里、三期码头9公里、四期码头15公里,距大榭国际集装箱码头6公里,园区面积达6.3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战场。江都园区设立的科学性、园区管理的专业性以及园区建设的统筹性、协调性、融合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甬江之畔,新材料科技城呼之欲出,升华"创新宁波"内涵;东海之滨,先进智慧理念饮誉天下,唱响"中国梦"主旋律。随着2013年8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以宁波国家高新区及周边的镇海新城北区区块、宁波高教园区北集聚区为核心区,携全市范围内多个联动区和延伸区,将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新材料创新中心,以及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的"四区一中心"思路,力争将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位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门类,其空间集聚特征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趋向。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企业之间的群聚效应,当前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首选方案。但是很多涌现的文化产业园区有的是变相圈地,有的没  相似文献   

13.
杨晓媛 《发展》2013,(2):86-87
一、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将张掖建成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重点抓好“一中心、两园区、七基地”建设。“一中心”即张掖市文化交流中心;“两园区”即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区;“七基地”即湿地沙漠文化产业基地、丹霞文化产业基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基地、裕固风情文化产业基地、黑水国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山丹皇家马场文化产业基地、民俗工艺文化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2010,(4):7-7
4月15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会议在北海市举行,会议就如何推进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作了深入探讨,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陈武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特征,将其划分为市场主导的美国模式,政府主导的韩国模式以及混合型的英国模式。并探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规模化、垄断化;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完善产业集群链;投融资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业将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主营业务之一;社会贡献日益显著。研究和掌握发展特征、趋势是我们制定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毛伟 《发展》2015,(3):90-91
2011年2月28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荣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自其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以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对曲阳雕塑文化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态势,探索试验园区的"试验性",为下一步制定特色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方面,形成一定的现实依据,以及对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4,(1):60-61
<正>近年来,慈溪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科学规划、集聚要素、培育主体,深入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结构完整、功能合理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外引内育、扶大扶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慈溪杭州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引进世界500强的泰国正大集团、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牛奶集团等6家国内外大型农业投资企业,累计完成招商引资31.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优质农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梁萍 《中国经贸》2013,(2):85-86
在以往园区的建设中,对园区企业关联度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园区成为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园区发展受到抑制。现在各地园区都纷纷提出了“二次创业”.云南的园区也在新一轮的建设中注重竞争力的提升,注重产业集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本文在对云南产业集聚效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大众文化起了莫大的作用。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平衡、市民文化消费滞后于其他消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从大众文化的视角,推动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宁波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础是此次宁波获得"东亚文化之都"殊荣的重要优势之一。"十二五"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五位一体"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来整体谋划,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671.1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3.56%,占GDP的比重为8.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