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大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推导公交站点上下车客流区间。利用公交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数据、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刷卡数据,生成区间数形式的公交客流需求更具实践意义。文章首先基于30m半径的站点缓冲区生成车辆到站时刻表,并利用时间匹配法推导上车站点,其次考虑乘客出行距离、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客流吸引强度、站点换乘系数建立公交下车站点概率推导模型,然后运用区间分析理论,采用置信区间优化算法计算区间数形式的公交客流需求。最后以苏州市1021路公交为期4周的刷卡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公交高频干线的定义、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交高频干线的优化思路,并以东莞中心城区为例,以手机移动、莞E等大数据及公交基础客流数据为支撑,对东莞中心城区的全方式客流、公交客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特征和中心城区主要公交客流走廊,提出中心城区高频干线网络布设方案,并对实施的高频干线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评估,以为东莞整体高频干线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9,(31):30-33
公交客流特征分析对于促进公交高效运营和优化公交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实际运营数据对广州公交客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行程时间、出行换乘、非直线系数、运营均衡系数四个方面,结果显示:广州公交整体运行时间相对稳定;单次出行平均乘车次数在1.16~1.26之间;部分线路区段非直线系数较高,最高为2.74;公交运营不均衡性在站点、线路、早晚高峰均存在,最后针对线路非直线系数较高与运营不均衡情况,提出广州公交运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更是普通居民和弱势群体的最佳出行选择。但受其投入高、票价低及有刷卡优惠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公交企业亏损较大。公交企业的健康运营不仅对公交企业自身意义重大,而且关乎广大社会群众,做好成本管控有利于公交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目前公交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如何提高公交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促进我国公交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建 《物流科技》2024,(4):41-50
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承载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骨干任务,积累了蕴含着乘客出行时空关系、出行规律及出行习惯等的客流票卡数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首先,设计了轨道交通AFC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了轨道交通客流刚性需求筛选算法;其次,改进FP-Tree算法并用于挖掘刚性需求客流OD,得出精准化的乘客进出站频繁项集;最后,构建基于换乘客流路径选择模型的客流换乘OD挖掘算法,将客流换乘OD转化为线路OD,精准化挖掘客流OD需求,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市郊线路快车停站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交客流数据依靠人工采集,数据传输非实时性的现状,介绍了基于GPRS远程传输,红外感应采集和压力感应采集的客流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以ARM Cortex—M3为内核的微处理器(LPC1768)为主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实现了利用GPRS远程通信的方式将采集的公交客流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至处理终端,从而为公共交通的实时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京沪高铁的开通,促进了河北省沧州市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的交流,对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沪高铁沧州西站客流调查数据,文章从旅客的基本情况、出行目的、费用来源、月均收入、出行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沧州西站的客流结构特征,从旅客的出行次数、结伴人数、出行时间、返程时间和车站的位置、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沧州西站的旅客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开行方案、票制、票价、交通换乘、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沧州西站服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剧增加的机动化出行需求,使得城市交通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为解决这一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客流的采集统计方法对公交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致力于借鉴和总结其他地方的先进统计技术,找到适合于城市发展的公交客流统计技术,以便更合理、有效地调度有限的城市公交资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主导交通方式换乘乘客到达的时变特征,包括常规公交枢纽站点客流组成、换乘客流时变特征,以换乘乘客时间费用最小为目标,以建立了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与常规公交协调调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可得到常规公交的发车间隔和车辆配置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及时有效的疏散不同时段内主导交通方式到达乘客。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的西直门外地面公交车站、地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为代表,通过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客流总体特征和调查样本乘客出行特征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存在的衔接不紧密、换乘距离长、便利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面公交车辆进出站交叉相错、等候队列长,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研究该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解决该地区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住区建成环境对家庭出行能耗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济南家庭入户调研数据,构建了以住区建成环境为自变量,家庭出行能耗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研究在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可能影响的前提下,对家庭出行能耗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模型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特征与家庭出行能耗相关,启发我们应该从土地混合利用、小网格街坊,以及步行、公交导向型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限制家庭出行能耗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刘明武 《价值工程》2013,(19):312-313
本次问卷调查从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费用消耗及出行意愿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乌海市出行者的整体状况,私家车出行日趋增加,公交出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行时耗大,舒适性、便利性较差等。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公交出行环境来吸引更多的人优先选择公交出行,实施公交优先,以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家昱 《价值工程》2011,30(2):187-188
研究目的:青荣城际铁路地处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连通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路网作用辐射整个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及华北、中南地区。在运用QD软件分析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同时利用FRATAR软件进行客运量合理预测。研究结果:现状既有铁路客流主要为短途及少部分长途客流,青荣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城市间及新增的长途客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出行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无障碍城市环境,特别是公交的无障碍出行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无障碍公交车型和与之相匹配的公交站台是实现安全、平等、快速的公交乘车环境的基础。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巴西的公交车辆与公交站台无缝对接的实例,总结出两类实现无障碍公交出行的方式:低地板公交方式和高地板公交方式,以期为北京市公交出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影响公交出行率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公交出行率关键技术体系,并以技术体系中的公交线网优化技术、公交优先通行技术、公交调度系统为重点研究内容,以福州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3,(7):154-157
公共交通是公共基础性服务的组成部分,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公交作为居民出行常选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其服务质量好坏影响居民的出行选择。借鉴美国顾客满意指数(ACSI)模型,基于SEM法构建公交乘客满意指数(BPSI)模型,并运用调查获取的公交乘客满意度数据分别对BPSI模型、ACSI模型进行拟合与评价,线性结构方程模型主要评价指标的数值表明,BPSI模型较ACSI模型的数据拟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位置服务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城市规划、地理学科已进行大量应用,而少有研究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于北京市公交刷卡大数据处理后的二次数据,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绿道规划方法研究。研究通过将公交刷卡数据与人口出行分布规律进行耦合分析,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确定绿道连接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绿地的景观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建立绿道载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斑块作为绿道依托载体,最终根据服务功能进行绿道网络优化确定绿道规划线路。以期实现绿道的功能拓展,使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多种功能区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运用经济学中效应理论,通过无差异曲线分析在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小汽车、公交出行以及停车换乘P+R方式的抉择。对三种出行方式结合现实条件进行适当且合理的假设,建立小汽车—公交出行无差异曲线模型(公交资源稀缺)、小汽车—公交出行无差异曲线模型(公交资源健全)和智慧交通下的停车换乘P+R—公交出行无差异曲线模型,并在这三个无差异曲线模型中,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优抉择,并合理推测未来交通出行方式的主流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状态下,乘客对路径的选择决定了客流的分布,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换乘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最小换乘费用模型,并通过西安地铁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