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化学抛光惯用传统的“三酸”(磷酸、硫酸、硝酸)抛光工艺。然而“三酸”抛光工艺所产生的恶劣废气,是当今环保所禁排的。文章提出的以氢氧化钠、硝酸钠等组成的碱性化学抛光工艺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工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用于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不同种类化学镀镍的工艺,发现碱性化学镀镍配方更适合用于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中间镀层,并得出相对最佳的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化学镀镍工艺配方。经生产实践验证,其是可靠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3.
铝及铝合金化学镀镍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用于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不同种类化学镀镍的工艺,发现碱性化学镀镍配方更适合用于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中间镀层,并得出相对最佳的铝及铝合金基体上的化学镀镍工艺配方。经生产实践验证,其是可靠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个添加了LK-2添加剂的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该工艺对用铸铝合金和硬铝合金材料制作的汽车配件进行了10年的实际生产考核验证,证明该工艺不需配置冷冻降温措施,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连续生产。所生成的铝合金氧化膜性能较好,不会出现过腐蚀起粉现象。与传统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相比,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和生产的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5.
6.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铝及铝合金板材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分析、焊接工艺以及焊前和焊后的清理。 相似文献
7.
冷轧覆铝钢产品,优于一般的浸蘸、焊接和喷涂产品,且经济实用,但在冷轧过程中,铝钢中间层会产生塑性变形,要提高其成形性需通过热处理消除其加工硬化,而热处理不当又会导致铝钢界面生成脆性铝铁化合物,降低铝钢连接强度,通过实验研究,文章得出了存在一个最佳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段使得覆铝钢产品有最佳的成型性和连接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7,(11)
含铝钢钢水在铸机的可浇性主要依靠LF精炼来进行保证。文章介绍了山钢济南分公司炼钢厂在含铝钢的生产中主要通过优化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和CAS吹氩工艺,使含铝钢生产工艺实现了短流程化,降低了含铝钢采用LF精炼工艺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铝及铝合金材料密度低,强度高热电导率高,耐腐蚀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焊接结构上。现就其焊接工艺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棒做为辅助阳极并固定在被镀工件的内腔,可以实现导体内腔局部镀银在自动线上的连续生产。解决了以往在铝件内腔镀银过程中由于多次更换不同的辅助阳极,使浸锌层、预镀铜层表面氧化而导致镀银层附着力差、返修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变极性等离子焊接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的焊接方法,在铝合金的焊接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焊接变形小,生产率高与其它焊接方法相比设备简单,成本低且气孔、夹渣等缺陷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变极性等离子焊接以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一直很重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些相关的工程也在国家的重视之中,快速的建设和实施起来.道路桥梁这一方面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比重占有很大的一块.大型的货车可以说是越来越大,承载量也越来越大,那么对于道路和桥梁所需要承载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对于道路和桥梁的质量和交通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道桥连续梁与钢构件连接施工技术进行简略的分析,希望对同行业的从事人员在技术和经验上有所交流. 相似文献
16.
工业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反映出来,如混合化工废水的污染一直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混合化工废水直接污染了环境,只有坚决地治理,环境才会得到改观。对混合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梁文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5,(9):55-56
在空调的安装过程中,与空调的铝合金散热器所连接的连接管一直是安装过程中关键的问题。该连接管的质量好坏对于空调是否能发挥其制冷与制热具有重要影响,该连接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损坏,从而影响空调的使用。基于这个原因,文章提出了一种软连接管的连接方式,并对其在中央空调安装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客车车身铝合金型材连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拉铆钉的性能特点,提出了拉铆钉在铝合金客车车身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亚微米级Al2O3p/6061Al铝基复合材料为对象,研究了直接扩散焊与采用中间层扩散焊两种工艺焊接铝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机理,分析了中间层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铝基复合材料液、固温度区间,存在"临界温度区域",在此温度区域进行直接扩散焊接时,通过液相基体金属的浸润,使得在扩散接合面中增强相-增强相接触转化为增强相-基体-增强相的有机结合,获得高质量焊接接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扩散接合面上采用合适的基体中间层同样可以将增强相-增强相接触转化为增强相-基体-增强相的有机结合,同时增大"临界温度区域"范围,接头性能更加稳定,接头变形量进一步减小(<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