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晶调光膜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光电薄膜,应用广泛,相比国外产品,国内液晶调光膜产品的综合性能仍略逊一筹。文章探讨一种卷对卷调光膜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即选取最适合的光强和温度,使液晶调光膜产品的综合性能最优,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液晶调光膜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望 《价值工程》2011,30(14):59-60
本文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淀积技术将SnO2:F透明导电薄膜均匀制备于小尺寸石英管内,使玻璃圆柱体的内壁依次沉积了一层透明电极,使导电液体和电极形成一个电容,在其两端施加电压可以有效的改变导电液体与介电层之间的界面张力,即改变液体的界面形状,从而实现变焦透镜的功能。通过对SnO2导电薄膜结构性能及光电特性的分析和测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薄膜厚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控透光幕玻璃是一种集电学、光学、热学、力学物理性能为一体的建材新产品,除具有一般玻璃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多种特殊的功能。瞬间可控隐藏保密电控透光幕玻璃的基本结构是内表面带有透明导电镀层的双层聚酯薄膜,中间夹有薄层的固体聚合物分散型液晶材料,复合薄膜两侧有电极引出。在自然状态下,薄膜呈现半透明乳白色;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超过0.Is,薄膜变成清晰全透明状态;当外电场消除后,薄膜们恢复半透明乳白色,从而将“视野的透明性”与“快速的保密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红外反射绝缘隔热电控透光幕玻璃所使用的透明导电镀…  相似文献   

4.
K公司位于江苏省J经济开发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生产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玻璃的专业生产厂家,其产品是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基础原材料。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基础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平面液晶显示器最佳常用材料——透明导电玻璃其生产能力与平面液晶显示器需求量相比,相差甚远,供需缺口较大。到目前为止,国内能批量生产TN—LCD用透明导电玻璃产品的只有近10家,而K公司就产量而言排全行业第四位(年产250万片),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培丽 《民营科技》2012,(12):320-320
膜结构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与支撑体系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它是以性能优良的织物为材料,或是向膜内充气,通过空气压力来支撑膜面,或是利用柔性拉索或刚性支撑结构将膜面绷紧,从而形成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较大空间的结构体系.现就膜结构的安装及施工技术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感温变色型装饰材料,它可以随着室内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颜色,呈现出多种色彩的变化。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增加凉意,在严寒的冬天增添室内的暖和气氛。 这种新型的装饰材料由基材、暗色层、掖晶层以及透明或半透明的表层组成。具体制造方法如下: 用2.0mm厚软聚氯乙烯片材作为基材,在其表面涂布约50μm厚的直链饱和聚酯系粘合剂的20%甲苯溶液,在80℃下干燥3分钟后将基材切成50cm×50cm的方块形。 中间层是30cm×30cm,厚0.15mm的透明硬质聚氯乙烯膜。在其一个面上用含有液晶的液晶油墨,采取丝网印刷法整个地涂刷上石头花纹。所用液晶为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液晶显示器中各部分光线的利用效率,重点论述了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液晶面板部分材质的穿透率、液晶面板开口率、偏光片及彩色滤光膜等组件对光线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通过提高开口率、增加DBEF光学膜层或者利用场序技术取代彩色滤光膜,可有效提升光线利用效率,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信息集锦     
PVC防锈贴体薄膜通过鉴定 一种适用于金属制品、仪器仪表、机械零件、五金配件、电器元件等新型功能性包装材料——PVC防锈贴体包装膜,最近已由福州市塑料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 该新型功能包装薄膜是以PVC为原料,采用吹塑工艺制成热收缩薄膜后,在其表面涂上一层防锈材料而制成。 PVC防锈贴体包装薄膜具有优良的热收缩性、防锈性、热稳定性等综合性能。由于膜色透明,包装  相似文献   

9.
张喆 《价值工程》2011,30(17):29-30
镀铜层电接触润滑保护剂是一种新型的铜表面的功能膜保护润滑材料,该膜在不改变铜电接触性能的前提上起到润滑、保护作用。BTA、MBT、MBI和PQ等络合物加上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在可以控制挥发速度的复合溶剂中配成的铜电接触润滑保护剂,能在铜表面形成多元多层的纳米级自组装膜,抑制铜表面腐蚀。通过在0.2%K2S溶液中的变色测试,以及在3%NaCl溶液中的失重检验证明保护剂中各物质间的协同效应对铜表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通过加入高分子润滑剂,铜表面自组装成的高分子超薄膜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同时由于超薄膜的量子通道效应,铜的电接触性能几乎不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技术生产的多用液体防护膜为一种胶液,它无毒、无味、使用方便、易于清洗。取适量涂在手上,两分钟内可形成一层透明薄膜,它又能溶于水,因而不需用时,用水擦洗即干净如初。该产品适用于从事油漆、煤炭、机械维修以及接触非水溶剂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同时具有良好的金属导电性和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近年来在光电器件领域,特别是平板显示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In2O3基薄膜应用技术最为成熟。本文主要报道In2O3基薄膜的制备与退火处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钨(W)作为NiFe合金的缓冲层和覆盖层制备W/NiFe/W系列膜,同时制备了Ta/NiFe/Ta系列膜作对照,研究W/NiFe/W中W对NiFe薄膜AMR的影响,并对样品的磁性和微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利用电阻率大、表面能大的钨作为缓冲层以及覆盖层可以很好地保证NiFe薄膜优异的软磁性能,其AMR值与利用钽元素时的结果相近。经过退火处理后,W/NiFe/W薄膜的磁性死层更小,磁性能更稳定。结果表明,W也适合作NiFe薄膜的缓冲层以及覆盖层。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13):307-309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金属导电性良好,可见光透过率较高,广泛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OLED,LCDs,以及各种汽车应用(如防冻低热导率涂层、光控隐私玻璃等)。目前In2O3基薄膜的研究最为成熟,然而因为In材料稀有昂贵,越来越多的人转而研究ZnO基薄膜。本文报告ZnO基薄膜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正>据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打印过程,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迅捷,而且适用于多种有机材料,得到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性能也要优异10倍。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表示,最新进展有望引领有机电子设备领域的新变革。有机电子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即便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薄膜,其在导电方面也差强人意。为此,美国国防部下属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打印过程。他们发现,借用新方法,使用某些材料制造出的薄膜的导电能力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薄膜的10倍。这些半导体薄膜可用来制造轻便且成本低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太阳电池模拟软件AMPS-1D研究了非晶硅薄膜电池的p-i-n各层厚度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改变各层厚度,分析计算光电转换效率,找到了高效非晶硅薄膜电池p-i-n层厚度的最佳组合,研究得到的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9.281%。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5):82-84
本文采用PEO技术在钛衬底上制备了一层致密的TiO_2陶瓷薄膜,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陶瓷薄膜的结构特性,并利用电化学极化测试技术分析了陶瓷薄膜的腐蚀特性。研究表明,利用PEO技术在钛衬底上生成陶瓷氧化膜后,其耐腐蚀性能优良,而且经65%~68%的发烟硝酸浸泡72小时后,其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作为腐蚀类军用危险品的包装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7.
1 保洁原理 保洁膜是一层可附着于厨房设备表面,使污垢不能直接污染设备的薄膜。此膜存在时,污垢只能污染薄膜,设备需要清洁时,只需撕掉或用水冲去薄膜即可。 2 原料组成 聚乙烯醇:主要成膜剂,可应用平均聚合度为1750的聚乙烯醇; 明胶:辅助成膜剂,其作用是增加聚乙烯醇薄膜的强度;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 甲醛(37%):防腐剂; 水:溶剂。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4):11-11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化学研究小组近日表示,他们成功地完善了铜纳米导线的制造方法,此举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让铜纳米导线的商业化生产成为现实。纳米铜导线十分细微而透明,可取代银纳米材料和铟锡氧化物,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平板电视和计算机,以及柔性显示器中。  相似文献   

19.
用玻璃窗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建筑一体型透明太阳能电池”最近问世。在玻璃或薄膜上覆盖一层薄薄的“Sol—Gel原材料”,由这种原材料吸收太阳光进行发电。  相似文献   

20.
信息集锦     
新式窗帘在日问世 不久前,日本的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隐身”窗帘,这种窗帘是用高透明、高强度聚碳酸酯片蒸镀上一层很薄的铝膜制成的,称为“透明反射热线窗帘”。拉上这种窗帘,你能清楚地看到窗外的一切景色,但从室外向室内观察,就什么也看不见。 原来,在窗帘上蒸镀的那层薄薄的铝膜能把太阳中大部分可见光反射掉,使进入室内的可见光减少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